鄧肅簡介
鄧肅(1091~1132),字志宏,南劍沙縣(今屬福建)人。生于宋哲宗元祐六年,卒于宋高宗紹興二年,年四十二歲。少警敏能文,善談論。會李綱罷相,上疏爭之,干執政怒,罷歸居家,紹興二年(1132年)五月,攜母避寇福唐(今福清),五月初九病逝,年僅41歲,歸葬于鄧墩。肅著有《栟櫚集》三十卷,《揮塵后錄》傳于世。《閩沙鄧氏族譜》載:鄧肅,字志宏,父祖谷,長子鄧普,字寰宇,次子鄧慈。 ...〔? 鄧肅的詩文(242篇)〕
人物生平
26歲入太學,深得楊時的器重。
徽宗當政時,在開封建艮岳,令各地進貢奇花怪石放置其中供賞玩,宋宣和元年(1119年),鄧肅呈《花石詩十一章并序》批評那些借獻“花石綱”以營私利的阿諛奉承之徒是“飽食官吏不深思,務求新巧日孳孳”。詩中還寫道“但愿君王安百姓,圃中無日不東風”。當朝權臣見詩大怒,將鄧肅逐出太學,貶回故里。鄧肅義無反顧,揮筆寫下“填海我如精衛,擋車人笑螳螂。六合群黎有補,一身萬段何妨”的詩句,表現了崇高的氣節。
靖康元年(1126年),在復職后的李綱的舉薦下,宋欽宗于便毆召見鄧肅,賜以進士出身,補承務郎,并授以鴻臚寺主簿之職。同年十二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