詠利城山居
詠利城山居。魏晉。支遁。 五岳盤神基,四瀆涌蕩津。動求目方智,默守標靜仁。茍不宴出處,托好有常因。尋元存終古,洞往想逸民。玉潔箕巖下,金聲瀨沂濱。卷華藏紛霧,振褐拂埃塵。跡從尺蠖曲,道與騰龍伸。峻無單豹伐,分非首陽真。長嘯歸林嶺,瀟灑任陶鈞。
[魏晉]:支遁
五岳盤神基,四瀆涌蕩津。
動求目方智,默守標靜仁。
茍不宴出處,托好有常因。
尋元存終古,洞往想逸民。
玉潔箕巖下,金聲瀨沂濱。
卷華藏紛霧,振褐拂埃塵。
跡從尺蠖曲,道與騰龍伸。
峻無單豹伐,分非首陽真。
長嘯歸林嶺,瀟灑任陶鈞。
五嶽盤神基,四瀆湧蕩津。
動求目方智,默守標靜仁。
茍不宴出處,托好有常因。
尋元存終古,洞往想逸民。
玉潔箕巖下,金聲瀨沂濱。
卷華藏紛霧,振褐拂埃塵。
跡從尺蠖曲,道與騰龍伸。
峻無單豹伐,分非首陽真。
長嘯歸林嶺,瀟灑任陶鈞。
利城系東漢時所設之郡,郡治即名利城,在江蘇省贛榆縣西南,三國時廢。支遁出家后,最初便在利城境內山區隱居。這首詩先從利城山區地理形勢寫起,接著闡述了隱士們之所以要隱居的原因,然后詳細記敘了作者自己的隱遁生涯,表示了堅定地拋棄世俗雜念,歸依自然的決心。支遁雖為東晉時一流高僧,為般若學即色宗著名代表人物,但身處玄學盛行之魏晉時代,無法超脫時代的影響,故其詩寫得玄虛古奧,甚至有些晦澀,當然也離塵拔俗,不帶一點人間的煙火味。建、造就及造物之功。
唐代·支遁的簡介
支遁(314-366),字道林,世稱支公,也稱林公,別稱支硎,本姓關。陳留(今河南開封市)人,或說河東林慮(今河南林縣)人。東晉高僧、佛學家、文學家。他初隱余杭山,25歲出家,曾居支硎山,后于剡縣(今浙江省嵊縣)沃洲小嶺立寺行道,僧眾百余。晉哀帝時應詔進京,居東安寺講道,三年后回剡而卒。他精通佛理,有詩文傳世。據文獻記載,《神駿圖》畫的是支遁愛馬的故事。
...〔
? 支遁的詩(19篇) 〕
宋代:
邵雍
堯夫非是愛吟詩,詩是堯夫會計時。進退云山為主判,陶镕水竹是兼司。
鶯花舊管三千首,風月初收二百題。歲暮又須行考課,堯夫非是愛吟詩。
堯夫非是愛吟詩,詩是堯夫會計時。進退雲山為主判,陶镕水竹是兼司。
鶯花舊管三千首,風月初收二百題。歲暮又須行考課,堯夫非是愛吟詩。
宋代:
陶夢桂
一生受用燕營窠,百歲光陰馬駐坡。
晚境喜無干己事,故人遠寄歇心歌。
一生受用燕營窠,百歲光陰馬駐坡。
晚境喜無幹己事,故人遠寄歇心歌。
清代:
司炳煃
張君好游復好奇,逍遙不受名利羈。東行泰岱西咸池,凌跨三湘吊九嶷。
繭足不遺蠻與夷,直到吾黔羅甸之邊陲。紅崖山石如猊獅,紅崖文字如龍夔。
張君好遊複好奇,逍遙不受名利羈。東行泰岱西鹹池,淩跨三湘吊九嶷。
繭足不遺蠻與夷,直到吾黔羅甸之邊陲。紅崖山石如猊獅,紅崖文字如龍夔。
宋代:
徐鈞
王郎百萬肆憑陵,誰集漁陽上谷兵。
一剪妖氛河北定,中興從此創基成。
王郎百萬肆憑陵,誰集漁陽上谷兵。
一剪妖氛河北定,中興從此創基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