襄陽懷古
襄陽懷古。唐代。鮑溶。 襄陽太守沉碑意,身后身前幾年事。湘江千歲未為陵,水底魚龍應識字。
[唐代]:鮑溶
從《全唐詩》所收鮑溶的三卷詩看,鮑溶到過南方很多地方,取道襄陽或許不止一次。這是一首寫襄陽的懷古詠史詩。
這首詩寫了襄陽太守杜預沉碑的故事。杜預,西晉時著名的政治家、學者,滅吳統一戰爭的統帥之一。杜預本人極有才略,但是好名。他曾為鎮南大將軍,都督荊州諸軍事,長期駐襄陽。
此詩前兩句:“襄陽太守沉碑意,身后身前幾年事。”沉碑,指杜預刻二碑記功之事。襄陽城西北十里有萬山;其下有沉碑潭。《晉書·杜預傳》:“預好為后世名,常言:‘高岸為谷,深谷為陵’。刻古為二碑,紀其勛績,一沉萬山之下,一立峴山之上,曰:‘焉知此后不為陵谷乎!’”自此以來一直為后人所傳聞。后兩句:“湘江千歲未為陵,水底魚龍應識字。”湘:系“襄”誤。這兩句是說:襄江并未隨著歲月的推移變成山谷。那沉入水底的碑文,應該還是清晰可見吧。這里說明人的功業是不會隨著歲月的滄桑而消失的。
唐代·鮑溶的簡介
鮑溶,字德源,生卒年、籍貫不詳,元和四年進士,是中唐時期的重要詩人。晚唐詩人、詩論家張為著《詩人主客圖》,尊鮑溶為“博解宏拔主”.將他與“廣大教化主”白居易、“高古奧逸主”孟云卿、“清奇雅正主”李益、“清奇僻苦主”盂郊、“瑰奇美麗主”武元衡并列。為“六主”之一。宋代歐陽修、曾鞏等對他的詩歌也頗為欣賞。
...〔
? 鮑溶的詩(193篇) 〕
宋代:
曾肇
曾訪江南鳥爪仙,誤隨塵網落人間。紅泉碧澗春風里,尚記麻源谷口山。
曾訪江南鳥爪仙,誤隨塵網落人間。紅泉碧澗春風裡,尚記麻源谷口山。
明代:
沈周
清苕達宜興,道湖已成算。仆夫卻告難,風浪卒莫玩。
勸我陟山麓,正爾免憂患。彼此有得失,我臆殊未斷。
清苕達宜興,道湖已成算。仆夫卻告難,風浪卒莫玩。
勸我陟山麓,正爾免憂患。彼此有得失,我臆殊未斷。
宋代:
洪適
披山鑿道何崄巇,上摘星漢摩虹霓。七襄終日往曾問,一握去天今可躋。
叱馭已排蘿蔓去,下車不復煙云迷。舉頭此際長安遠,愿借六翮凌丹梯。
披山鑿道何崄巇,上摘星漢摩虹霓。七襄終日往曾問,一握去天今可躋。
叱馭已排蘿蔓去,下車不複煙雲迷。舉頭此際長安遠,願借六翮淩丹梯。
:
玄燁
尋芳踏綠野,萬紫迷深溪。地遠峰頭闊,山高水勢低。
飛花疑舊夢,煙柳促新題。沙暖鴛鴦睡,萋萋草滿堤。
尋芳踏綠野,萬紫迷深溪。地遠峰頭闊,山高水勢低。
飛花疑舊夢,煙柳促新題。沙暖鴛鴦睡,萋萋草滿堤。
明代:
黃淳耀
黃蒿白葦遍齊東,兔窟經營在此中。野老側身來似鬼,韓盧點首去如風。
材高并騖難空返,敵狡窮追易見功。立馬縱觀悲世事,平陽血戰亦英雄。
黃蒿白葦遍齊東,兔窟經營在此中。野老側身來似鬼,韓盧點首去如風。
材高并騖難空返,敵狡窮追易見功。立馬縱觀悲世事,平陽血戰亦英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