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默默無聞 |
默默:沒有聲息;聞:出名。無聲無息;不為人知。 |
| 身無分文 |
形容非常貧窮。 |
| 全科人兒 |
指父母、配偶、子女都健在的人。 |
| 夢幻泡影 |
佛教用語。認為世界上的事物都象夢境、幻術、水泡和影子一樣空虛。后比喻空虛而容易破滅的幻想。 |
| 痛定思痛 |
悲痛的心情平靜下來以后;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;讓人震撼;也讓人警醒。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;含有警醒的意思。痛:悲痛;哀苦;定:平靜。 |
| 枝對葉比 |
枝葉相對并列。比喻駢體文對偶句式。 |
| 居重馭輕 |
指人主掌握兵權以制政權。 |
| 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 |
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,到了老年,悲傷也沒用了。 |
| 舊地重游 |
重新來到曾經居住或游覽過的地方。 |
| 費盡心機 |
心機:心思;計謀。指用盡了心思。形容千方百計地謀算。 |
| 活蹦亂跳 |
歡蹦亂跳。 |
| 年少無知 |
年紀小,不懂事。 |
| 喜新厭舊 |
厭:厭惡。喜歡新的;厭棄舊的。多指用情不專一。 |
| 反治其身 |
治:整治;身:身體;其身:自身。反而整治自身。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別人的方法所治服。 |
| 惹事生非 |
招惹是非,引起爭端。 |
| 穩操勝券 |
穩:穩當地;操:拿著;掌握。穩穩地拿著勝利的憑證。比喻有勝利的把握。 |
| 己溺己饑 |
亦作“己饑己溺”。語出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饑者,由己饑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后因以“己溺己饑”或“己饑己溺”謂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,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。 |
| 光前裕后 |
光前:光興前業;裕后:恩澤流傳及子孫。指增光前代;造福后人。形容功績顯著。 |
| 妻兒老小 |
指全家人。用在表示家族負擔。 |
| 拔苗助長 |
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,急于求成,反而壞事。 |
| 不能自拔 |
拔:擺脫。不能將自己拔出來。指陷進很深的境地;難以使自己從中解脫出來。 |
| 風急浪高 |
形容風浪很大。 |
| 戰天斗地 |
戰、斗:泛指斗爭。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氣慨。 |
| 各盡所能,按勞分配 |
|
| 珠還合浦 |
合浦:漢代郡名,在今廣西合浦縣東北。比喻東西失而復得或人去而復回。 |
| 坐觀垂釣者,徒有羨魚情 |
徒:空;羨:羨慕。坐著看那些釣魚的人,空自有羨慕魚兒的心情。指空想旁觀不如實干。 |
| 叫苦連天 |
一聲接一聲地訴苦。 |
| 善善惡惡 |
稱贊善事,憎惡壞事。形容人區別善惡,愛憎分明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