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李代桃僵 |
僵:枯死。李樹代替桃樹而死。原比喻兄弟互相愛護互相幫助。后轉用來比喻互相頂替或代人受過。 |
| 捻神捻鬼 |
形容驚慌害怕的樣子。 |
| 盡信書不如無書 |
泛指讀書不要拘泥于書上或迷信書本。 |
| 褒善貶惡 |
對好人好事加以贊揚;對壞人壞事加以斥責。指分清善惡,提出公正的評價。 |
| 雪兆豐年 |
謂冬天大雪是來年豐收的預兆。 |
| 材輕德薄 |
指才德疏淺。有時用為謙詞。 |
| 興高采烈 |
興致高;精神飽滿。采:精神;烈:強烈;旺盛。 |
| 珠玉之論 |
形容精辟的言論,卓越的見解。 |
| 龍爭虎斗 |
龍與虎之間的爭斗。形容斗爭或競賽十分激烈緊張。 |
| 舉世無敵 |
全世界沒有能勝過的。 |
| 一條龍 |
比喻事物首尾相連,排成一條連續不斷的線。也比喻生產程序或工作環節上的相關聯的連續。 |
| 香火姻緣 |
香和燈火都用于供佛,因此佛教稱彼此意志相投為“香火因緣”。《北史·陸法和傳》:“法和是求佛之人,尚不希釋梵天王坐處,豈規王位?但于空王佛所,與主上有香火因緣,且主上應有報至,故救援耳。” |
| 聰明才智 |
聰明:耳聰目明。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。 |
| 形影相隨 |
像人或物體與其影子那樣總是在一起。形容關系密切;永不分離。 |
| 故態復萌 |
老樣子又重新恢復。指原來的舊習氣和老毛病又重犯了。 |
| 認賊作父 |
把壞人當作父親;常指賣身投靠壞人或敵人。 |
| 敗德辱行 |
敗壞道德和操守。 |
| 眾口鑠金,積毀銷骨 |
鑠金:熔化金屬;積毀:積累的毀謗;銷骨:熔化骨頭。眾人的言論能夠熔化金屬,紛紛而來的毀謗足以致人于死地。比喻輿論力量的強大。 |
| 屨及劍及 |
屨:鞋;及:趕上。形容人奮發興起,行動果斷迅速 |
| 以夷制夷 |
夷:舊時泛指外族或外國。利用外族或外國之間的內部矛盾;使其相互沖突;削弱其力量。 |
| 扯旗放炮 |
比喻公開張揚。 |
| 過五關斬六將 |
比喻克服重重困難。這是《三國演義》中描寫關羽的故事。 |
| 解甲歸田 |
解:脫下;甲:鎧甲。脫掉軍裝;回家種地。 |
| 斷子絕孫 |
指沒有子孫后代。多用作詛咒語。 |
| 地平天成 |
平:治平;成:成功。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。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。 |
| 古為今用 |
指批判地繼承一切優秀的文化遺產;使它為人民服務;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。 |
| 百尺竿頭,更進一步 |
佛家語,比喻道行、造詣雖深,仍需修煉提高。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,但不能滿足,還要進一步努力。 |
| 將相之器 |
將:將帥;相:宰相;器:度量,才干。有擔任將帥或宰相的度量和才能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