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繩之以法 |
繩:準繩;引申為制裁;之:代詞代犯法的人;以:用;拿;法:法律;法令。用法律作準繩;給予制裁。 |
| 滿滿當當 |
形容很滿的樣子。 |
| 引鬼上門 |
比喻招來壞人。 |
| 翻箱倒柜 |
把箱子柜子都倒過來;形容徹底搜尋查看。也比喻無保留地拿出自己的東西。 |
| 舉世混濁 |
舉:全。混濁:不清明。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。比喻世道昏暗。 |
| 鼠憑社貴 |
老鼠把窩做在土地廟下面,使人不敢去挖掘。比喻壞人仗勢欺人。 |
| 胸有成竹 |
原指畫竹子在動筆之前腦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。現比喻做事情動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;有打算或有把握。成:完全的。 |
| 拂袖而去 |
拂袖:甩袖子;表示生氣。一甩袖子就走了。形容因言語不合很生氣。 |
| 仰屋著書 |
仰:臉向上;著:寫。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。 |
| 肝膽過人 |
膽量超過一般人。比喻有勇氣,有血性。 |
| 大樹將軍 |
原指東漢馮異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將領。 |
| 不得而知 |
得:能夠。無從知道。 |
| 己溺己饑 |
亦作“己饑己溺”。語出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饑者,由己饑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后因以“己溺己饑”或“己饑己溺”謂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,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。 |
| 偶一為之 |
偶:偶爾;偶然;為:做;干;之:代詞;代某件事。偶爾做一回。 |
| 罪上加罪 |
指罪惡更為嚴重。 |
| 指手劃腳 |
用手指;用腳劃。形容說話時用手腳示意;也比喻瞎指揮;亂加評論指責。 |
| 倒裳索領 |
索:搜尋、尋求。把衣裳倒過來尋找領口。比喻辦事抓不到要點。 |
| 分門別類 |
門:類;別:區別。根據事物的特征分類。 |
| 天下第一 |
形容沒有人能比得上。 |
| 心上心下 |
形容心神不安。 |
| 似是而非 |
是:對;正確;非:不對;錯誤。好像是對的;實際上不對。指表面上相似;實際上不一樣。 |
| 才高七步 |
形容才思敏捷。 |
| 以直報怨,以德報德 |
用公道來回報怨恨,用恩德來回報恩德。 |
| 笑貌聲音 |
笑貌:表情;聲音:談吐。指人的言談、態度等。 |
| 從天而降 |
天上掉下來的。 |
| 如出一轍 |
轍:車轍;車輪壓出的痕跡。象出自同一個車轍。比喻兩件事情非常相似。 |
| 斷章截句 |
不顧上下文義,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,而彎曲原意。斷、截:割裂。 |
| 心服口服 |
心里和嘴上都信服。形容真心服氣或認輸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