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不動聲色 |
動:變動;聲:說話的聲音;色:臉色。內心活動絲毫沒有在語言和神情上流露出來。形容鎮靜、沉著。也作“聲色不動”、“不露聲色”。 |
| 是非口舌 |
因說話引起的誤會或糾紛。 |
| 清清楚楚 |
清晰明白有條理。 |
| 說一不二 |
指說話算數;說了就不更改。 |
| 香草美人 |
舊時詩文中用以象征忠君愛國的思想。 |
| 主憂臣勞 |
憂:憂患。君主有了憂患,臣下就要為他效力。 |
| 仇人相見,分外眼紅 |
眼紅:激怒的樣子。仇敵碰在一起,彼此更加激怒。 |
| 飲水思源 |
喝水時想到水源。比喻不忘本。 |
| 供不應求 |
供應不能滿足實際需要。供:供應。 |
| 儉以養德 |
節儉有助于養成質樸勤勞的德操。 |
| 互通有無 |
相互間拿自己多余的東西去調換自己所缺少的東西。 |
| 興高采烈 |
興致高;精神飽滿。采:精神;烈:強烈;旺盛。 |
| 奇貨可居 |
奇貨:珍奇的貨物;居:囤積。囤積珍奇的貨物;以備高價售出。比喻憑借技藝或某種事物以獲取功名財利及其它好處。 |
| 將功折罪 |
將:拿;用;折:抵償。用功勞來抵償罪過。 |
| 鳳協鸞和 |
形容夫妻和睦,感情融洽。 |
| 斗轉星移 |
北斗轉換了方向;星辰移了位置。形容時間的流逝;歲月的變遷。斗:北斗星;星:星辰。 |
| 諸如此類 |
許多像這種類型的。指與上述同類的。諸:一些;許多;如:像。 |
| 歲寒三友 |
松、竹經冬不凋,梅花耐寒開放,因此有“歲寒三友”之稱。 |
| 茍合取容 |
茍合:茍且附合;取容:取悅,討好。茍且迎合,取悅于人。 |
| 面如土色 |
土色:灰黃色。臉色像泥土的顏色一樣。形容非??謶值臉幼印?/td>
|
| 黃鐘毀棄,瓦釜雷鳴 |
黃鐘被砸爛并被拋置一邊,而把泥制的鍋敲得很響。比喻有才德的人被棄置不用,而無才德的平庸之輩卻居于高位。 |
| 慢條斯理 |
形容說話做事動作緩慢;不慌不忙。 |
| 欲速則不達 |
速:快;達:達到。指過于性急圖快,反而不能達到目的。 |
| 腹心相照 |
腹心:內心;照:映照,見。以真心相見。比喻彼此很知心,達到心心相印的程度。 |
| 無惡不作 |
惡:壞事。沒有哪樣壞事不干的。指干盡了壞事。 |
| 見所不見 |
見“見所未見”。 |
| 拔毛連茹 |
比喻互相推薦,用一個人就連帶引進許多人。 |
| 對牛彈琴 |
①比喻對蠢人談論高深的道理;白費口舌(主要譏笑聽話的人聽不出所以)。②比喻說話時不看對象(主要譏諷說話的人);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;對外行人說內行話。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