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早出晚歸 |
早晨出動,晚上歸來。 |
| 奉命惟謹 |
形容嚴格遵照命令行事,不敢稍有違背。 |
| 來去無蹤 |
蹤:腳印。來時去時都看不見蹤影。形容出沒極為迅速或隱秘。 |
| 五花大綁 |
先用繩索套住脖子,又繞到背后反剪兩臂的綁人方式。 |
| 枝對葉比 |
枝葉相對并列。比喻駢體文對偶句式。 |
| 頓挫抑揚 |
形容詩文作品或音樂聲響等高低起伏、停頓轉折,和諧而有節奏。 |
| 連編累牘 |
牘:古代寫字的木片。形容篇幅過多,文辭長。 |
| 躡手躡腳 |
躡:放輕腳步。形容動作很輕;有時指走路時非常小心;或偷偷地跟隨。 |
| 知其不可而為之 |
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。表示意志堅決。有時也表示倔強固執。 |
| 化鴟為鳳 |
比喻能以德化民,變惡為善。鴟,貓頭鷹,古人以為兇鳥。語本《后漢書·循吏傳·仇覽》:“時考城令河內王渙,政尚嚴猛,聞覽以德化人,署為主簿。謂覽曰:‘主簿聞陳元之過,不罪而化之,得少鷹鹯之志邪?’覽曰:‘以為鷹鹯不若鸞鳳。’” |
| 春冰虎尾 |
踩著老虎尾巴,走在春天將解凍的冰上。比喻處境非常危險。 |
| 敢不承命 |
敢:反語,“怎敢”、“不敢”之意;承:接受。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?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見呢? |
| 龍馭上賓 |
亦作“龍御上賓”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:“黃帝采首山銅,鑄鼎于荊山下。鼎既成,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。黃帝上騎,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,龍乃上去。”后因用“龍馭上賓”為皇帝之死的諱飾語。意為乘龍升天,為天帝之賓。 |
| 羊質虎皮 |
質:本性。羊雖然披上虎皮,還是見到草就喜歡,碰到豺狼就怕得發抖,它的本性沒有變。比喻外表裝作強大而實際上很膽小。 |
| 唇槍舌劍 |
嘴唇像槍;舌頭像劍。形容能言善辯;言詞犀利;針鋒相對。也作“舌劍唇槍。” |
| 牛驥同槽 |
見“牛驥同皁”。 |
| 形影相隨 |
像人或物體與其影子那樣總是在一起。形容關系密切;永不分離。 |
| 駕輕就熟 |
駕:趕馬車;輕:指輕便的車;就:到;熟:熟悉的道路。駕著輕便的車走熟悉的路。比喻辦熟悉的事很容易。 |
| 不問青紅皂白 |
比喻不分是非,不問情由。 |
| 陰陽怪氣 |
形容態度怪癖,冷言冷語,不可捉摸。 |
| 長他人志氣,滅自己威風 |
指一味助長別人的聲勢,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。 |
| 搬弄是非 |
搬弄:挑撥;是非:指口舌紛爭。把別人的話搬來弄去;有意從中挑撥是非出來。 |
| 聲馳千里 |
馳:傳揚。名聲遠播。形容聲望很高。 |
| 亂作一團 |
混雜在一起,形容極為混亂。 |
| 一目十行 |
看書時同時可以看十行。形容看書非常快。 |
| 風卷殘云 |
大風把殘留下的浮云一下子刮走。比喻把殘存的東西掃蕩干凈;也用來形容很快把食物吃光。 |
| 步步深入 |
一步一步地進入事物的內部。 |
| 甘之如飴 |
把它看成像飴糖那樣甘甜。比喻甘心情愿地從事某種辛苦工作或雖處危困境地也能安然忍受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