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筆從戎
投筆從戎 (投筆従戎 ) 是一個漢語成語,拼音是tóu bǐ cóng róng,投筆從戎是褒義詞。。。。

拼音讀音
拼音tóu bǐ cóng róng
怎么讀
注音ㄊㄡˊ ㄅ一ˇ ㄘㄨㄥˊ ㄖㄨㄥˊˊ
繁體投筆従戎
出處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班超傳》:“家貧,常為官傭書以供養。久勞苦,嘗輟業投筆嘆曰:‘大丈夫……安能久事筆研間乎?’后立功西域,封定遠侯。”
例子他象同世交子弟閑話一樣,問了問賀人龍的家庭情形,“投筆從戎”的經過。(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二十二章)
正音“戎”,不能讀作“jiè”。
用法連動式;作謂語、定語;含褒義。
辨形“戎”,不能寫作“戊”。
謎語秀才當兵
近義詞棄文就武
反義詞解甲歸田
英語give up the pen for the sword
俄語остáвив кисть,брáться за оружие
法語renoncer à la vie civile pour la carrière des armes
※ 成語投筆從戎的拼音、投筆從戎怎么讀由知識星宿-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成語大全提供。
在線漢字轉拼音
| 放牛歸馬 | 把作戰用的牛馬牧放。比喻戰爭結束,不再用兵。 |
| 不辱使命 | 辱:辜負,玷辱。指不辜負別人的差使。 |
| 干干脆脆 | 痛痛快快,干凈利索。 |
| 易子而教 | 易:交換。交換孩子進行教育。 |
| 歇斯底里 | 情緒異常激動,舉止失常。 |
| 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 | 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,到了老年,悲傷也沒用了。 |
| 哀而不傷 | 哀:悲哀;傷:傷害;妨害;悲痛過分。①感情適度;悲哀而不過度傷心。后用來形容詩歌;音樂等含優雅哀調;卻又感情適度而不過分;具有中和美。②比喻言行適度或無傷大雅。 |
| 當機立斷 | 面臨緊急關頭;毫不猶豫地作出決斷。當:面臨;斷:決斷。 |
| 材輕德薄 | 指才德疏淺。有時用為謙詞。 |
| 拉大旗作虎皮 | 比喻打著革命的旗號來嚇唬人、蒙騙人。 |
| 喔咿儒睨 | 儒睨:強笑的樣子。形容老著臉皮,強作歡顏。 |
| 歸馬放牛 | 把作戰用的牛馬牧放。比喻戰爭結束,不再用兵。 |
| 見危致命 | 見“見危授命”。 |
| 倦鳥知還 | 疲倦的鳥知道飛回自己的巢。比喻辭官后歸隱田園;也比喻從旅居之地返回故鄉。 |
| 生死有命 | 生死;生存和死亡。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際皆由天命決定的。指事勢所至、人力不可挽回。 |
| 團團轉 | 回環旋轉,形容不知道怎么辦好。 |
| 進銳退速 | 銳:迅速。急于求進者往往后退也快。 |
| 不治之癥 | 治不好的病、絕癥。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或無法改正的弊端、錯誤。 |
| 黃耳傳書 | 黃耳:犬名;書:書信。黃犬為主人往返傳書。后比喻傳遞家信。 |
| 安身立命 | 安身:有容身之所;立命:精神上安定。指生活有著落;精神有所寄托。 |
| 取之不盡 | 拿不盡。形容極其豐富。 |
| 不在話下 | 原多用于舊小說中;表示故事暫告一段落;轉入別的情節。現多指事物輕微;不值得說或事情當然是這樣;用不著說。 |
| 故態復萌 | 老樣子又重新恢復。指原來的舊習氣和老毛病又重犯了。 |
| 不合時宜 | 時宜:當時的需要或時尚。不符合當時的形勢或社會潮流。 |
| 今古奇觀 | 奇觀:奇異的景象。指古今奇怪而少見的事。 |
| 精明強干 | 精細聰明;善于辦事。也作“精明能干”。 |
| 如火如荼 | 荼:音圖。像火一樣紅;像茅草花一樣白。比喻氣勢浩大而熱烈。 |
| 茍合取容 | 茍合:茍且附合;取容:取悅,討好。茍且迎合,取悅于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