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初出茅廬 |
茅廬:草屋。原意指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;接受邀請;就任軍師;首戰用計火燒博望坡;大敗曹兵;立下了戰功。后比喻剛進入社會或工作崗位;缺乏經驗。 |
| 披肝瀝膽 |
披:披露;瀝:滴下。露出肝臟;滴出膽汁。比喻真心對待;傾吐心里話。也形容十分忠誠。 |
| 主憂臣勞 |
憂:憂患。君主有了憂患,臣下就要為他效力。 |
| 牛口之下 |
借指卑下的地位。 |
| 屈指一算 |
屈:彎曲。扳著指頭一算。 |
| 頓挫抑揚 |
形容詩文作品或音樂聲響等高低起伏、停頓轉折,和諧而有節奏。 |
| 懸崖勒馬 |
在高高的山崖邊上勒住馬。比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。勒:收住韁繩。 |
| 不攻自破 |
不用攻擊;自己就破滅了。多指不正確的理論或謠言未經批駁;就露出破綻;站不住腳了。 |
| 到此為止 |
以這里為界限。 |
| 角巾素服 |
|
| 一哄而起 |
喧鬧;起哄。經過一陣喧鬧便馬上行動起來。形容無組織無計劃地行動。 |
| 火燭銀花 |
猶火樹銀花。形容張燈結彩或大放焰火的燦爛夜景。 |
| 本末倒置 |
本:樹根;比喻事物的根本;末:樹梢;比喻事物的枝節;置:放置。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;重要的和不重要的;本質的和非本質的弄顛倒了。 |
| 兄弟鬩墻,外御其侮 |
鬩:爭吵;墻:門屏;御:抵御。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,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。比喻內部雖有分歧,但能一致對外。 |
| 孝子賢孫 |
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。泛指有孝行的子孫。 |
| 不置可否 |
置:擱;放;可:行;否:不行。不說對;也不說不對。指不明確表態。也作“不加可否。” |
| 共商國是 |
國是:國事;國家的大政方針。共同商量國家的政策和方針。 |
| 眾建賢才 |
建:建樹;賢才:優秀的人才。選用眾多優秀的人才。 |
| 理直氣壯 |
直:正確、合理、充分;氣壯:氣勢旺盛。理由正確、充分;說話的氣勢就很盛。 |
| 時不我待 |
時間不會等待我們。指要抓緊時間。 |
| 屢試不爽 |
屢次試驗都不錯。 |
| 不合時宜 |
時宜:當時的需要或時尚。不符合當時的形勢或社會潮流。 |
| 離本趣末 |
趣:通“趨”,趨向。丟掉根本,追逐末節 |
| 出師不利 |
師:軍隊。利:順利。出戰不順利。形容事情剛開始,就遭受敗績。 |
| 有志竟成 |
竟:終于。只要有決心,有毅力,事情終究會成功。 |
| 在此存照 |
照:查考,察看。寫下字據保存進來,以作憑證 |
| 面如土色 |
土色:灰黃色。臉色像泥土的顏色一樣。形容非??謶值臉幼印?/td>
|
| 橫拖倒扯 |
猶橫拖倒拽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