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此一時彼一時 |
指時間不同,情況亦異,不能相提并論。 |
| 攀龍附鳳 |
附:接觸、依附。比喻巴結或投靠有權勢聲望的人。 |
| 快馬加鞭 |
對本來跑得很快的馬再打幾鞭。比喻快上加快。 |
| 多多益善 |
益:更加;善:好。越多越好;不厭其多。 |
| 令人神往 |
令:使得;神往:心里向往憧憬。某種景象使人很向往、羨慕。 |
| 溝滿壕平 |
形容飽滿。 |
| 長夜之飲 |
指通宵宴飲。 |
| 惡衣惡食 |
惡:粗劣的。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。 |
| 窮家富路 |
指居家應節儉,出門則要多帶盤纏,免遭困窘。 |
| 曉以大義 |
曉:使人明白。把道理對人講清楚。 |
| 男女授受不親 |
授:給予;受:接受;親:親自接觸。封建禮教規定男女之間不能直接接觸、言談或授受物件,限制男女交往 |
| 趕盡殺絕 |
驅除干凈;徹底消滅。比喻殘忍狠毒;不留余地。 |
| 頭面人物 |
指在社會上有較大名聲或勢力的人(多含貶義)。 |
| 謙受益,滿招損 |
謙:謙遜,虛心;受:得到;益:好處;滿:自滿,驕傲;招:招惹;損:損害。自滿會招致損失,謙虛可以得到好處。 |
| 花拳繡腿 |
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實際上并無用處的工作。 |
| 結駟連騎 |
隨從、車馬眾多。形容排場闊綽。 |
| 己溺己饑 |
亦作“己饑己溺”。語出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饑者,由己饑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后因以“己溺己饑”或“己饑己溺”謂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,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。 |
| 本末倒置 |
本:樹根;比喻事物的根本;末:樹梢;比喻事物的枝節;置:放置。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;重要的和不重要的;本質的和非本質的弄顛倒了。 |
| 不治之癥 |
治不好的病、絕癥。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或無法改正的弊端、錯誤。 |
| 作壁上觀 |
壁:壁壘;營寨周圍的高墻。在壁壘上觀看別人交戰。比喻從旁觀望;置身事外。 |
| 飯囊酒甕 |
比喻只會吃飯喝酒,不會做事的人。 |
| 融會貫通 |
融會:融合領會;貫通:透徹理解。指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合貫穿在一起;從而取得對事理全面透徹的理解。 |
| 舉直錯枉 |
舉:選拔。直:正直,指正直之人。錯:通“措”,廢棄,放棄。枉:彎曲,比喻邪惡之人。起用正直賢良,罷黜奸邪佞人。亦作“舉直厝枉”、“舉直措枉”。 |
| 口墜天花 |
據《大乘本生心地觀經·序品》載,佛祖說法,感動天神,“六欲諸天及天子眾,以天福力雨種種華:優缽羅華,波頭摩華……于虛空中繽紛亂墜”,“天華亂墜滿虛空,眾香普熏于大會”。后遂以“口墜天花”喻指以夸誕之詞動人聽聞或以甘言騙人。華,同“花”。 |
| 度德量力 |
度:衡量。衡量自己的品德;估計自己的能力。指辦事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威信和力量。 |
| 聰明才智 |
聰明:耳聰目明。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。 |
| 無影無蹤 |
蹤:蹤跡。形容完全消失;不知去向。 |
| 背鄉離井 |
指遠離家鄉,流落他方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