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阿諛奉承 |
阿諛:用好聽的話討好人;奉承:恭維;討好。巴結拍馬;說恭維人的話;向人討好。 |
| 上下其手 |
比喻暗中勾結;隨意玩弄手法;串通作弊。 |
| 秋水伊人 |
指思念中的那個人。 |
| 長夜之飲 |
指通宵宴飲。 |
| 趕盡殺絕 |
驅除干凈;徹底消滅。比喻殘忍狠毒;不留余地。 |
| 半路出家 |
半路:路途走到一半;指成年以后;出家:離家去當和尚、尼姑。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和尚、尼姑或道士的。泛指半路上才學著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。 |
| 成竹在胸 |
成竹:現成完整的竹子。畫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。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義。 |
| 知其不可而為之 |
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。表示意志堅決。有時也表示倔強固執。 |
| 到此為止 |
以這里為界限。 |
| 聊以自慰 |
聊:姑且;自慰:自我安慰。姑且用以作自我安慰。 |
| 暴取豪奪 |
豪:強橫。用暴力劫奪。 |
| 火燭銀花 |
猶火樹銀花。形容張燈結彩或大放焰火的燦爛夜景。 |
| 偃旗息鼓 |
偃:放倒;息:停止。原指秘密行軍;不暴露目標。后用以指休戰或不聲不響停止行動。 |
| 光前裕后 |
光前:光興前業;裕后:恩澤流傳及子孫。指增光前代;造福后人。形容功績顯著。 |
| 兄弟鬩墻,外御其侮 |
鬩:爭吵;墻:門屏;御:抵御。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,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。比喻內部雖有分歧,但能一致對外。 |
| 國泰民安 |
泰:太平。國家太平;人民生活安定。 |
| 罪上加罪 |
指罪惡更為嚴重。 |
| 死不開口 |
至死也不說話。指緘口不言 |
| 珠玉之論 |
形容精辟的言論,卓越的見解。 |
| 心煩意亂 |
心情煩躁;思緒紛亂。形容內心煩悶焦躁。煩:煩躁;意:心緒;心思。 |
| 皮笑肉不笑 |
極其不自然地裝出一副笑臉。形容虛偽或心懷惡意的樣子。 |
| 材雄德茂 |
指才德杰出。 |
| 人面狗心 |
①《晉書·苻朗載記》:“朗曰:‘吏部為誰,非人面而狗心,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?’王忱丑而才慧,國寶美貌而才劣于弟,故朗云然。”后因以“人面狗心”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學低下的人。②猶言人面獸心。 |
| 快人快語 |
快:爽利;直爽。爽快人說爽快話。 |
| 生知安行 |
生來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,從容安然地實現天下的大道。 |
| 苦口婆心 |
苦口:不厭其煩地反復勸說與開導;婆心:老婆婆的心腸;指好意、善意。好心好意;不厭其煩地勸說或開導。形容耐心懇切地再三規勸。 |
| 飛蛾撲火 |
蛾:像蝴蝶似的昆蟲。飛蛾撲到火上。比喻自尋死路;自取滅亡。 |
| 惴惴不安 |
指擔心害怕(惴惴:恐懼、擔憂的樣子)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