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離心離德 |
心:思想;德:信念。思想不統一;信念不一致。形容人心各異;各行其是。 |
| 改俗遷風 |
遷:改。改變風俗習氣。 |
| 太歲頭上動土 |
比喻觸犯強暴有力的人。 |
| 前因后果 |
佛教講;先前種什么因;后來就結什么果;指事情發生的起因和它的結果。指事情的全部過程。 |
| 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 |
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,到了老年,悲傷也沒用了。 |
| 山雨欲來風滿樓 |
比喻重大事件發生前的緊張情勢。 |
| 過而能改 |
有了錯誤就能改正。 |
| 供不應求 |
供應不能滿足實際需要。供:供應。 |
| 經緯天地 |
經:絲織品的直線;緯:絲織品的橫線。形容人的才能極大,能經營天下,治理國政。 |
| 懸石程書 |
形容勤于政事。 |
| 戰天斗地 |
戰、斗:泛指斗爭。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氣慨。 |
| 共商國是 |
國是:國事;國家的大政方針。共同商量國家的政策和方針。 |
| 生拉硬扯 |
形容說話或寫文章牽強附會。也形容用力拉扯,勉強別人聽從自己。 |
| 峨峨洋洋 |
本用以形容音樂高亢奔放。后亦用以形容歡樂之態。語本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伯牙善鼓琴,鍾子期善聽。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鍾子期曰:‘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鍾子期曰:‘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 |
| 惡醉強酒 |
強:硬要。怕醉卻又猛喝酒。比喻明知故犯。 |
| 定國安邦 |
邦:國家。治理和保衛國家,使國家安定穩固。 |
| 春光明媚 |
明媚:鮮艷可愛;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。 |
| 舉直錯枉 |
舉:選拔。直:正直,指正直之人。錯:通“措”,廢棄,放棄。枉:彎曲,比喻邪惡之人。起用正直賢良,罷黜奸邪佞人。亦作“舉直厝枉”、“舉直措枉”。 |
| 立地書櫥 |
比喻人讀書多,學識文博。 |
| 念茲在茲 |
念:思念;記念;茲:此;這個。念念不忘某件事。 |
| 屢試不爽 |
屢次試驗都不錯。 |
| 苦口婆心 |
苦口:不厭其煩地反復勸說與開導;婆心:老婆婆的心腸;指好意、善意。好心好意;不厭其煩地勸說或開導。形容耐心懇切地再三規勸。 |
| 密鑼緊鼓 |
鑼聲緊,鼓點密。戲曲開臺前的一陣節奏急促的鑼鼓。比喻為配合某人的上臺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氣氛、聲勢。 |
| 過門不入 |
經過家門而不回家。形容忠于職守,公而忘私。 |
| 各人自掃門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 |
比喻不要多管閑事。 |
| 剛愎自用 |
剛:強硬。愎:固執;任性。剛愎:倔強固執;不接受別人的意見。自用:自以為是。固執任性;自以為是。 |
| 慌不擇路 |
勢急心慌,顧不上選擇道路。 |
| 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 |
高山:比喻高尚的品德;止:語助詞;景行:大路,比喻行為正大光明。仰望著高山,效法著大德。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