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草木知威 |
連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。形容威勢極大。 |
| 明若觀火 |
象看火那樣清楚。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。 |
| 不敢茍同 |
茍:茍且。不敢隨便地同事。指對人對事抱慎重態度。 |
| 頤指氣使 |
頤:腮幫子;指:指揮;氣:神氣;使:指使。用腮幫子來指揮人;用神氣來支使人。 |
| 順口溜 |
民間的一種句子長短不等口頭韻文。 |
| 皮之不存,毛將焉附 |
焉:哪兒;附:依附。皮都沒有了,毛往哪里依附呢?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,就不能存在。 |
| 遺形藏志 |
超脫形骸,舍棄心性,進入忘我的精神境界。 |
| 源源不斷 |
源源:水流不斷的樣子。形容連續不斷。 |
| 兢兢戰戰 |
兢兢:小心謹慎的樣子;戰戰:畏懼的樣子。形容害怕而小心謹慎的樣子。 |
| 惹事生非 |
招惹是非,引起爭端。 |
| 忠臣不事二君,貞女不更二夫 |
事:侍奉,服侍。忠義之臣,不奉事兩個朝代的君主;貞節的婦女,不再嫁第二個丈夫。指忠誠不二。 |
| 孝子賢孫 |
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。泛指有孝行的子孫。 |
| 戰戰業業 |
戒慎畏懼貌。 |
| 性命攸關 |
攸:所。形容事關重大,非常緊要 |
| 過門不入 |
經過家門而不回家。形容忠于職守,公而忘私。 |
| 圖窮匕見 |
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來的目的。窮:盡;匕:匕首;短劍。 |
| 忘乎所以 |
形容由于激動而忘了應有的態度;作出不適宜的舉動。乎:古漢語虛詞;無詞匯意義;所以:指原來應有的態度或行為。 |
| 甘拜下風 |
甘心情愿拜倒在下方。自認不如對方;表示真心佩服。 |
| 變化無方 |
方:方向,引申為準則。善于變化沒有固定的方向或程式。形容行動不因循守舊,變化多端。 |
| 對牛彈琴 |
①比喻對蠢人談論高深的道理;白費口舌(主要譏笑聽話的人聽不出所以)。②比喻說話時不看對象(主要譏諷說話的人);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;對外行人說內行話。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。 |
| 足履實地 |
履:踩踏。腳踏實地。比喻實事求是,平實而不虛浮。 |
| 不好意思 |
①表示礙于情面而只能怎樣或不便怎樣。②害羞;難為情。 |
| 獨占鰲頭 |
鰲:傳說中的大海龜、海鱉。舊時皇宮的殿門前臺階中間刻有飛龍及巨鰲的浮雕;皇帝在殿前召見新考中的狀元、榜眼等人。狀元跪在前面;正好是飛龍巨鰲浮雕的頭部。原指科舉考試中了狀元?,F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。 |
| 處安思危 |
處:居于;思:想,考慮。處在平安的環境里,也要想到有出現危險的可能。 |
| 針鋒相對 |
針鋒:針尖。針尖對針尖。比喻雙方的意見、觀點、策略、行動等尖銳的對立。也比喻在斗爭中針對對方的言論、行動等采取相應的行動、措施。 |
| 惡作劇 |
捉弄人的使人難堪的行動。 |
| 妒賢嫉能 |
忌恨品德、才能比自己好的人。 |
| 開柙出虎 |
柙:關猛獸的木籠。原指負責看管的人未盡責任。后多比喻放縱壞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