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行百里者半九十 |
走一百里路,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。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認真對待。 |
| 不正之風 |
不正當?shù)纳鐣L氣。 |
| 多才多藝 |
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藝。 |
| 鍥而不舍 |
鍥:雕刻;舍:停止。不停地雕刻。比喻做事或學習有恒心。 |
| 舊地重游 |
重新來到曾經(jīng)居住或游覽過的地方。 |
| 雪兆豐年 |
謂冬天大雪是來年豐收的預兆。 |
| 昂首挺胸 |
昂:仰;抬起;挺胸:挺起胸膛。仰著頭;挺起胸膛。形容精神飽滿的樣子。 |
| 三人行,必有我?guī)?/a> |
三個人一起走路,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。指應該不恥下問,虛心向別人學習。 |
| 九霄云外 |
九霄:天的最高處。比喻無限高遠的地方。 |
| 可想而知 |
想:推想。可以通過推想而了解真相。 |
| 化鴟為鳳 |
比喻能以德化民,變惡為善。鴟,貓頭鷹,古人以為兇鳥。語本《后漢書·循吏傳·仇覽》:“時考城令河內王渙,政尚嚴猛,聞覽以德化人,署為主簿。謂覽曰:‘主簿聞陳元之過,不罪而化之,得少鷹鹯之志邪?’覽曰:‘以為鷹鹯不若鸞鳳。’” |
| 慷慨悲歌 |
情緒激昂地唱歌,以抒發(fā)悲壯的胸懷。 |
| 表里如一 |
表:外表;里:內心。外表和內心一個樣。外表與內部一致。形容人的言論、行動和思想完全一致。 |
| 偶一為之 |
偶:偶爾;偶然;為:做;干;之:代詞;代某件事。偶爾做一回。 |
| 命與仇謀 |
仇:仇敵。命運使自己經(jīng)常與仇人打交道。形容命運不好,常遇挫折。 |
| 半夜三更 |
三更:舊時一夜分為五更;半夜子時為三更;即夜十一點至凌晨一點。 |
| 匡謬正俗 |
糾正錯誤,矯正陋習。 |
| 畫地為牢,議不入 |
議:議論。在地上畫個圓圈當作牢獄,人們議論著不敢進入。形容獄吏的兇殘暴虐。 |
| 摧身碎首 |
即粉身碎骨。 |
| 皮笑肉不笑 |
極其不自然地裝出一副笑臉。形容虛偽或心懷惡意的樣子。 |
| 斷織勸學 |
原指東漢時樂羊子妻借切斷織機上的線,來諷喻丈夫不可中途廢學。后比喻勸勉學習。 |
| 地丑德齊 |
丑:同類。地相等,德相同。比喻彼此條件一樣。 |
| 顧景慚形 |
看著身影,對自己的形體感到羞愧。謂自認不配享受某種榮譽、稱號等而感到慚愧。 |
| 二三其意 |
即三心二意。指心意不專一,反復無常。 |
| 愛毛反裘 |
古時穿皮毛衣服,毛的一面向外。比喻不重視根本,輕重倒置。 |
| 故態(tài)復萌 |
老樣子又重新恢復。指原來的舊習氣和老毛病又重犯了。 |
| 義不容辭 |
義:道義;容:允許。辭:推辭。道義上不允許推辭。 |
| 慮周藻密 |
藻:辭藻,措辭。密:縝密。思路嚴謹,措詞縝密。考慮周到,辭采細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