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辨菽麥
不辨菽麥 (不辨菽麥 ) 是一個漢語成語,拼音是bù biàn shū mài,不辨菽麥是貶義詞。。。。

拼音讀音
拼音bù biàn shū mài
怎么讀
注音ㄅㄨˋ ㄅ一ㄢˋ ㄕㄨ ㄇㄞˋˊ
繁體不辨菽麥
出處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成公十八年》:“周子有兄而無慧,不能辨菽麥。”杜預注:“菽,大豆也。豆麥殊形易別,故以為癡者之候。”
例子世間也盡有不辨菽麥的人。(郭沫若《銀杏》)
正音“菽”,不能讀作“jiāo”。
用法動賓式;作謂語、定語、賓語;含貶義,比喻脫離實際,缺乏常。
辨形“菽”,不能寫作“叔”。
謎語麥子當韭菜
近義詞愚昧無知、目不識丁、五谷不分
反義詞博學多才、學富五車
英語cannot tell beans from wheat(have no practical knowledge)
※ 成語不辨菽麥的拼音、不辨菽麥怎么讀由知識星宿-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(yè)必備工具成語大全提供。
在線漢字轉拼音
| 加官進爵 | 舊時指官職提升。 |
| 干干脆脆 | 痛痛快快,干凈利索。 |
| 烏合之眾 | 合:聚合;眾;許多人。比喻臨時雜湊的、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群人。 |
| 心里有鬼 | 指心里暗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計劃。 |
| 算盡錙銖 | 算:計算;錙銖:舊制1兩=4錙,1兩=24銖,比喻極其微小的數(shù)量。極微小的數(shù)量也要算。指苛斂錢財。 |
| 折臂三公 | 晉代的羊枯,曾墜馬折斷手臂,官至三公。指貴官墮馬。 |
| 燕雀安知鴻鵠志 | 鴻鵠:天鵝。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遠大者的抱負。 |
| 懸石程書 | 形容勤于政事。 |
| 專心一志 | 形容一心一意,集中精力。 |
| 有血有肉 | 有生命;有活力;形容文藝作品形象生動;內容充實。 |
| 熟能生巧 | 巧:技巧。熟練了;就能找到竅門。 |
|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|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極,混一天算一天,沒有積極主動的精神。 |
| 將奪固與 | 要想得到,必先給予。固,同“姑”。 |
| 平地一聲雷 | 比喻突然發(fā)生的重大變動。也比喻名聲或地位突然升高。 |
| 信口開河 | 隨口亂說一氣。指說話沒有根據;不可靠。信口:隨口;開河:指說話時嘴唇張合。 |
| 愛毛反裘 | 古時穿皮毛衣服,毛的一面向外。比喻不重視根本,輕重倒置。 |
| 認賊作父 | 把壞人當作父親;常指賣身投靠壞人或敵人。 |
| 揮戈反日 | 揮舞兵器,趕回太陽。比喻排除困難,扭轉危局。 |
| 連車平斗 | 形容冗員很多。 |
| 絕路逢生 | 形容在最危險的時候得到生路。 |
| 金蟬脫殼 | 金蟬:金黃色的知了;殼:堅硬的外皮。蟬變?yōu)槌上x時脫去原來的外殼。比喻用計脫身;使對方不能及時發(fā)覺。 |
| 古來今往 | 從古代到現(xiàn)代。 |
| 冠履倒易 | 比喻上下位置顛倒,尊卑不分。 |
| 對牛彈琴 | ①比喻對蠢人談論高深的道理;白費口舌(主要譏笑聽話的人聽不出所以)。②比喻說話時不看對象(主要譏諷說話的人);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;對外行人說內行話。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。 |
| 落荒而逃 | 離開大路;逃向荒野。形容戰(zhàn)敗后狼狽地逃走。也比喻處于尷尬窘迫境地時狼狽而去。 |
| 二缶鐘惑 | 二:疑,不明確;缶、鐘:指古代量器。弄不清缶與鐘的容量。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。 |
| 說來話長 | 表示事情很復雜,不是幾句話就能說清楚(多指不大愉快的事)。 |
| 讀書三到 | 形容讀書十分認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