壽滿天年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天年:自然壽數(shù)。人活滿自然壽數(shù)而死。
出處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卷三十二:“諸公皆生人道,為王公大人,享受天祿。壽滿天年,仍還原所,以俟緣會,又復(fù)托生。”
基礎(chǔ)信息
拼音shòu mǎn tiān nián
注音ㄕㄡˋ ㄇㄢˇ ㄊ一ㄢ ㄋ一ㄢˊ
繁體壽滿天年
感情壽滿天年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;用于書面語。
近義詞壽終正寢、無疾而終
反義詞英年早逝
英語die a natural death(pass away peacefully at home)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堅強不屈(意思解釋)
- 野心勃勃(意思解釋)
- 想望豐采(意思解釋)
- 肝膽欲碎(意思解釋)
- 路無拾遺(意思解釋)
- 巧上加巧(意思解釋)
- 信以為真(意思解釋)
- 狹路相逢(意思解釋)
- 吉光片羽(意思解釋)
- 通俗易懂(意思解釋)
- 短壽促命(意思解釋)
- 氣味相投(意思解釋)
- 過門不入(意思解釋)
- 坐以待斃(意思解釋)
- 歲寒三友(意思解釋)
- 色厲內(nèi)荏(意思解釋)
- 哀兵必勝(意思解釋)
- 惹是生非(意思解釋)
- 黃鐘毀棄,瓦釜雷鳴(意思解釋)
- 五花八門(意思解釋)
- 西學(xué)東漸(意思解釋)
- 倒懸之急(意思解釋)
- 有機可乘(意思解釋)
- 斷子絕孫(意思解釋)
- 鑿壁偷光(意思解釋)
- 鮮為人知(意思解釋)
- 遠近馳名(意思解釋)
- 淚眼愁眉(意思解釋)
※ 壽滿天年的意思解釋、壽滿天年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-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(yè)必備工具提供。
相關(guān)成語
| 成語 | 解釋 |
|---|---|
| 進種善群 | 謂提高民族素質(zhì)。 |
| 令人神往 | 令:使得;神往:心里向往憧憬。某種景象使人很向往、羨慕。 |
| 嚴(yán)刑峻法 | 峻:嚴(yán)酷。嚴(yán)厲的刑罰和嚴(yán)峻的法令。 |
| 余波未平 | 指某一事件雖然結(jié)束了,可是留下的影響還在起作用。 |
| 形神不全 | 形:形體;神:精神。形象和精神不能保全。泛指精神形象不完美。 |
| 想望豐采 | 見“想望風(fēng)采”。 |
| 命中注定 | 命:命運;人一生的遭遇;注定:預(yù)先決定。舊時迷信說法;指命運早已決定了。 |
| 哀而不傷 | 哀:悲哀;傷:傷害;妨害;悲痛過分。①感情適度;悲哀而不過度傷心。后用來形容詩歌;音樂等含優(yōu)雅哀調(diào);卻又感情適度而不過分;具有中和美。②比喻言行適度或無傷大雅。 |
| 春風(fēng)風(fēng)人 | 和煦的春風(fēng)吹拂著人們。比喻及時給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幫助。 |
| 投石問路 | 原指夜間潛入某處前,先投以石子,看看有無反應(yīng),借以探測情況。后用以比喻進行試探。 |
| 今來古往 | 猶古往今來。 |
| 通都大邑 | 都:都市;邑:城。四通八達的大都會、大城市。 |
| 之死靡二 | 同“之死靡它”。 |
| 危急關(guān)頭 | 不可預(yù)見的緊急關(guān)頭或困境,要求立即采取行動以避免造成災(zāi)難。 |
| 救經(jīng)引足 | 經(jīng):自縊,上吊;引:拉;救上吊的人卻去拉他的腳。比喻做的事與愿望相違背。 |
| 珍樓寶屋 | 珍奇的樓閣,華麗的房屋。指富麗豪華的建筑物。 |
| 錯落有致 | 致:別致;有情趣;錯落:參差交錯;致:情趣。形容事物的布局雖然參差不齊;但卻極有情趣;使人看了有好感。 |
| 生知安行 | 生來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,從容安然地實現(xiàn)天下的大道。 |
| 愛毛反裘 | 古時穿皮毛衣服,毛的一面向外。比喻不重視根本,輕重倒置。 |
| 妙語連珠 | 連珠:串珠;像珠子一樣一個接一個串接著。巧妙風(fēng)趣的話一個接一個。 |
| 匪夷所思 | 匪;即“非”;不是;夷:通“彝”;法度、常規(guī);引申為尋常的;一般的。不是根據(jù)常理所想象出來的。形容人的思想、言談、技藝、事情等離奇;超出尋常。 |
| 千真萬確 | 真:真實;確:確實。形容情況非常確實。 |
| 雅俗共賞 | 雅俗:文雅和粗俗。舊時把文化高的人稱“雅人”;把沒文化的人稱“俗人”;賞:欣賞。無論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賞。形容藝術(shù)水平既高雅又通俗;能為各種人所接受。 |
| 似曾相識 | 好象曾經(jīng)見過。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(xiàn)。 |
| 無窮無盡 | 窮、盡:完。沒有盡頭;沒有限度。 |
|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| 鴛鴦:鳥名,比喻夫妻。喬太守審理案件時將錯就錯,亂點鴛鴦,將三對夫妻相互錯配。比喻胡亂指揮。 |
| 憐香惜玉 | 憐、惜:愛護;愛憐;香、玉:比喻美女。比喻男子對美女的溫存、憐愛。 |
| 張徨失措 | 見“張皇失措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