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兵不動的成語故事

拼音àn bīng bù dòng
基本解釋按:止住??刂谱≤婈牐粫翰恍袆?;泛指接受任務后不肯行動。常用以表示持觀望態度而不行動。
出處戰國 呂不韋《呂氏春秋 召類》:“趙簡子將襲衛,使史默往睹之。期以一月,六月而后反……趙簡子按兵而不動?!?/p>
(趙國國君的先人)準備攻打衛國,派史墨去衛國了解情況。 史墨到衛國后1年才回來,趙簡子生氣地說:為什么去這么久才回來? 史墨說:我對衛國情況作了詳細了解,所以耽擱久了些。現在衛國國君很開明,輔佐他的賢才又很多,國家治理得很好。攻打衛國還不是時候,我勸您不要輕舉妄動。 趙簡子聽史墨說得有理,便按兵而不動,等待時機。這個成語原來指掌握力量而暫不行動,以等待時機?,F在也比喻接受任務后不肯行動。
按兵不動的典故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按兵不動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| 成語 | 歷史出處 |
|---|---|
| 長噓短氣 | |
| 輪焉奐焉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檀弓下》:“美哉輪焉!美哉奐焉!” |
| 自怨自艾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萬章上》:“太甲悔過,自怨自艾,于桐處仁遷義?!?/td> |
| 鷗鳥不下 | 戰國 鄭 列御寇《列子 黃帝》:“海上之人好漚鳥者,每旦之海上,從漚鳥游,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……明日之海上,漚鳥舞而不下也?!?/td> |
| 擦肩而過 |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32回:“后來彼此又擦肩而過?!?/td> |
| 極重不反 | 清·陳確《答張考夫書》:“今《大學》之為圣經,已成極重不反之勢?!?/td> |
| 苦口之藥 |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吳志·孫奮傳》:“夫良藥苦口,惟疾者能甘之;忠言逆耳,惟達者能受之?!?/td> |
| 直搗黃龍 | 元 脫脫等《宋史 岳飛傳》:“飛大喜,語其下曰:‘今番直抵黃龍府,與諸君痛飲耳?!?/td> |
| 大張旗鼓 | 清 張春帆《宦?!罚骸袄顓⑷謳е@些人陸續出了鎮南關,便大張旗鼓,排齊隊伍,浩浩蕩蕩地向前進發。” |
| 十惡不赦 | 元 關漢卿《竇娥冤》第四折:“這藥死公公的罪名,犯在十惡不赦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