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稽之談的成語故事

拼音wú jī zhī tán
基本解釋稽:音機(jī);查考;談:話語;傳言。沒有根據(jù)的說法。
出處宋 鄭樵《通志 總序》:“且謂漢紹堯運(yùn),自當(dāng)繼堯,非遷作《史記》,廁于秦、項(xiàng),此則無稽之談也。”
無稽之談的典故
上古時(shí)代,大禹治水有功,舜帝認(rèn)為他最有資格接受帝位,就準(zhǔn)備禪位給他,并告誡他:“你不驕不躁,天下沒人與你爭高下,你不夸耀自己,天下沒人與你爭功名。人心很險(xiǎn)惡,道心很深微,所以要做圣人必須做到無稽之言勿聽?!?/p>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無稽之談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| 成語 | 歷史出處 |
|---|---|
| 寧為雞口,無為牛后 | 西漢 劉向《戰(zhàn)國策 韓策一》:“臣聞鄙語曰:‘寧為雞口,無為牛后?!翊笸跷髅娼槐鄱际虑兀我援愑谂:??” |
| 五花大綁 | 李季《王貴與李香香》第二部二:“順著捆來橫著綁,五花大綁吊在二梁上?!?/td> |
| 自怨自艾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萬章上》:“太甲悔過,自怨自艾,于桐處仁遷義?!?/td> |
| 南轅北轍 | 西漢 劉向《戰(zhàn)國策 魏策》:“以廣地尊名,王之動愈數(shù),而離王愈遠(yuǎn)耳。猶至楚而北行。” |
| 意氣風(fēng)發(fā) | 三國 魏 曹植《魏德論》:“武皇之興也,以道凌殘,義氣風(fēng)發(fā)。” |
| 篤近舉遠(yuǎn) | 唐·韓愈《原人》:“故圣人一視而同仁,篤近而舉遠(yuǎn)?!?/td> |
| 無時(shí)無刻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:“自是行忘止,食忘餐,卻像掉了一件東西的,無時(shí)無刻不在心上。” |
| 三人行,必有我?guī)?/a>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述而》:“三人行,必有我?guī)熝?,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?!?/td> |
| 多情善感 | 唐·陸龜蒙《自遣詩三十首》:“多情善感自難忘,只有風(fēng)流共古長?!?/td> |
| 民不畏死 | 《老子》第七十四章:“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懼之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