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死有命的成語故事

拼音shēng sǐ yǒu mìng
基本解釋生死;生存和死亡。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際皆由天命決定的。指事勢所至、人力不可挽回。
出處晉·葛洪《抱樸子·對俗》:“生死有命,修短素定,非彼藥物,所能損益。”
生死有命的典故
西漢后期,平庸而貪色的漢成帝整天在后宮享樂,他喜歡班美女,封她為婕妤。班婕妤很有文學才華和修養。漢成帝廢許皇后立趙飛燕為皇后。趙飛燕為了消滅對手誣陷班婕妤詛咒皇帝。班婕妤辯解死生有命,世上根本沒有鬼神。漢成帝認為言之有理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生死有命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| 成語 | 歷史出處 |
|---|---|
| 圓顱方趾 |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精神訓》:“故頭之圓也像天,足之方也像地。” |
| 奉命惟謹 | 明 李東陽《先考贈少傅府君誥命碑陰記》:“東陽皆奉命惟謹。” |
| 支支吾吾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五回:“我既這等苦苦相問,你自然就該侃侃而談,怎么問了半日,你一味的吞吞吐吐,支支吾吾?” |
| 價值連城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趙惠文王時,得楚和氏璧。秦昭王聞之,使人遺趙王書,愿以十五城請易璧。” |
| 惡衣惡食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里仁》:“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。” |
| 照葫蘆畫瓢 | 宋·魏泰《東軒筆錄》第一卷:“太祖笑曰:‘頗聞翰林草制,皆檢前人舊本,改換詞語,此乃俗所謂‘依樣畫葫蘆’耳,何宣力之有?’” |
| 臨危受命 | 三國 蜀 諸葛亮《前出師表》:“受任于敗軍之際,奉命于危難之間。” |
| 夫唱婦隨 | 《關尹子 三極》:“天下之理,夫者唱,婦者隨。” |
| 野沒遺賢 |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那爺爺圣武神文,英明仁孝,真個朝無幸位,野沒遺賢。” |
| 半路出家 | 《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》:“先前讀書,后來看看不濟,卻去改業做生意。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