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江仙·與客湖上飲歸
臨江仙·與客湖上飲歸。宋代。葉夢得。 不見跳魚翻曲港,湖邊特地經過。蕭蕭疏雨亂風荷。微云吹散,涼月墮平波。白酒一杯還徑醉,歸來散發婆娑。無人能唱采蓮歌。小軒欹枕,檐影掛星河。
[宋代]:葉夢得
不見跳魚翻曲港,湖邊特地經過。蕭蕭疏雨亂風荷。微云吹散,涼月墮平波。
白酒一杯還徑醉,歸來散發婆娑。無人能唱采蓮歌。小軒欹枕,檐影掛星河。
不見跳魚翻曲港,湖邊特地經過。蕭蕭疏雨亂風荷。微雲吹散,涼月墮平波。
白酒一杯還徑醉,歸來散發婆娑。無人能唱采蓮歌。小軒欹枕,檐影掛星河。
此詞抒寫作者與客湖上飲歸的情懷。詞之片寫宴集既散,余興未盡,下片寫湖上歸來后的心情。全詞風格于簡淡中見含蓄。
上片起首兩句寫詞人于宴集結束后,興致猶濃,特地繞道來到湖邊,原想看看湖邊港灣水草茂密之處那些翻跳出水、閃著白光的魚兒,但夜色朦朧,湖水平靜,只聽得雨聲稀朗,打落隨風翻亂的荷葉上。
這首兩句是倒裝句,表現出作者的體物入微。“卻傍水邊行,葉底跳魚浪自驚。”(《南鄉子》)觀看魚兒從水中跳起又落下本是他的樂趣,但眼前天暗波平,只有晚風疏雨翻亂荷葉的蕭蕭之聲。忽然,風過處,云散去,一片涼月,影入湖中。這里不說是月影,而要說月墮平波,乃是由于作者正注目沉沉湖水,忽然湖清見月,幾疑月兒從天上落下。
過片謂詞人于酒宴之上僅僅飲下一點白酒,就竟然頗有醉意“散發婆娑”,極寫自己披頭散發,徘徊納涼,以解除酒后燥熱煩悶之感。“無人”句是說想聽支采蓮小曲,聊以解悶,但夜深人靜,無人放歌,而愁悶也只好郁積心底,無從排遣。這里的“無人”,其實是藉以說明作者的沉憂和孤獨感,也是深一層的寫法。
結尾兩句寫夜深之后,作者于小軒中倚枕而臥,難以入睡,但見月光之下,屋宇飛檐,投影于地,十分清晰,天上銀河垂懸,好似掛檐角之上。通過這一靜景描寫突出了作者月夜沉思的形象。
作者月下沉思的具體內容,詞中沒有點透,這就為讀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間,給人以意蘊深長之感。
唐代·葉夢得的簡介
葉夢得(1077~1148) 宋代詞人。字少蘊。蘇州吳縣人。紹圣四年(1097)登進士第,歷任翰林學士、戶部尚書、江東安撫大使等官職。晚年隱居湖州弁山玲瓏山石林,故號石林居士,所著詩文多以石林為名,如《石林燕語》、《石林詞》、《石林詩話》等。紹興十八年卒,年七十二。死后追贈檢校少保。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詞風變異過程中,葉夢得是起到先導和樞紐作用的重要詞人。作為南渡詞人中年輩較長的一位,葉夢得開拓了南宋前半期以"氣"入詞的詞壇新路。葉詞中的氣主要表現在英雄氣、狂氣、逸氣三方面。
...〔
? 葉夢得的詩(228篇) 〕
:
添雪齋
蒼海有窟,投之者死。圣者止,善如矢。此不可居之,嫗且歸。
大道有壑,填之者殤。眾口鑠,誣賢良。此不可鄉之,嫗且往。
蒼海有窟,投之者死。聖者止,善如矢。此不可居之,嫗且歸。
大道有壑,填之者殤。衆口鑠,誣賢良。此不可鄉之,嫗且往。
:
歐大任
下馬嚬呼濁酒瓶,西游賓客在黃亭。布衣誰敢輕朱建,木榻空羞老管寧。
舞罷長虹秦氣紫,頭來明月楚天青。君看汝潁千秋會,曾為何人一聚星。
下馬嚬呼濁酒瓶,西遊賓客在黃亭。布衣誰敢輕朱建,木榻空羞老管甯。
舞罷長虹秦氣紫,頭來明月楚天青。君看汝潁千秋會,曾為何人一聚星。
元代:
廖大圭
茅屋陰陰水北村,滿床書卷一桐孫。雨聲長在黃梅樹,四月來時不出門。
茅屋陰陰水北村,滿床書卷一桐孫。雨聲長在黃梅樹,四月來時不出門。
明代:
何鞏道
陰陰江樹綠如帷,春盡天涯送客歸。芳草獨迷蝴蝶夢,落花先遣伯勞飛。
風回極浦孤帆轉,月出平沙遠火微。曾幾別離成老大,途窮心事莫相違。
陰陰江樹綠如帷,春盡天涯送客歸。芳草獨迷蝴蝶夢,落花先遣伯勞飛。
風回極浦孤帆轉,月出平沙遠火微。曾幾別離成老大,途窮心事莫相違。
明代:
霍與瑕
寒少衣裳饑少粱,青春茹苦守空房。三千世界貞心在,半百年華悲恨長。
獨鶴將雛窠朗月,慈烏傍母宿清霜。霜寒月冷秋風起,滿院飄丹桂子香。
寒少衣裳饑少粱,青春茹苦守空房。三千世界貞心在,半百年華悲恨長。
獨鶴將雛窠朗月,慈烏傍母宿清霜。霜寒月冷秋風起,滿院飄丹桂子香。
宋代:
劉子翚
無復連云戰鼓悲,英風凜凜在雙祠。
氣吞驕虜方張日,恨滿孤城欲破時。
無複連雲戰鼓悲,英風凜凜在雙祠。
氣吞驕虜方張日,恨滿孤城欲破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