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麥行
大麥行。唐代。杜甫。 大麥干枯小麥黃,婦女行泣夫走藏。東至集壁西梁洋,問誰腰鐮胡與羌。豈無蜀兵三千人,部領辛苦江山長。安得如鳥有羽翅,托身白云還故鄉。
[唐代]:杜甫
大麥干枯小麥黃,婦女行泣夫走藏。
東至集壁西梁洋,問誰腰鐮胡與羌。
豈無蜀兵三千人,部領辛苦江山長。
安得如鳥有羽翅,托身白云還故鄉。
大麥幹枯小麥黃,婦女行泣夫走藏。
東至集壁西梁洋,問誰腰鐮胡與羌。
豈無蜀兵三千人,部領辛苦江山長。
安得如鳥有羽翅,托身白雲還故鄉。
譯文
大麥已經成熟,小麥已青黃。婦人邊走邊哭,丈夫逃跑藏起來。
向東跑到集、壁、梁、洋四個州,問誰有來自鐮胡與羌插在腰間的鐮刀。
豈敢沒有三千蜀兵,(為了逃命)不怕道路悠長,疲于奔命,故不能及時救護。
怎能像鳥兒一樣擁有翅膀,安身在白云間返回家鄉。
注釋
集、壁、梁、洋:四個州名,唐屬山南西道。言寇掠范圍之廣。腰鐮,腰間插著鐮刀,指收割。鮑照詩:“腰鐮刈葵藿。”這一句中,自具問答,上四字問,下三字作答。
托身:寄身;安身。
大麥行創作背景
唐玄宗天寶十四載(公元755年)安史之亂爆發以后,唐代便由統一進入了分裂的時期。在這時期里,一些懷有野心的地方軍閥(如某些節度使)擁兵自重,不僅逐漸形成封建割據勢力,而且破壞了同邊疆各少數民族的和睦關系。有些少數民族與唐王朝之間不斷發生矛盾,向內地侵擾。
參考資料:
1、李炎.杜甫《大麥行》賞析.惠州學院學報,1991,01.
唐代·杜甫的簡介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號少陵野老,世稱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漢族,河南府鞏縣(今河南省鞏義市)人,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,杜甫被世人尊為“詩圣”,其詩被稱為“詩史”。杜甫與李白合稱“李杜”,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區別開來,杜甫與李白又合稱“大李杜”。他憂國憂民,人格高尚,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,詩藝精湛,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,影響深遠。759-766年間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。
...〔
? 杜甫的詩(1134篇) 〕
宋代:
李光
孤村遠浦接微茫,處處經行看插秧。卻憶年時住家處,藕花無數繞林塘。
孤村遠浦接微茫,處處經行看插秧。卻憶年時住家處,藕花無數繞林塘。
:
于玉班
檐櫳午寂,正陰陰窺見,后堂芳樹。綠遍長叢花事杳,忽見瓊葩豐度。
艷雪肌膚,蕊珠標格,消盡人間暑。還憂風日,曲屏羅幕遮護。
檐櫳午寂,正陰陰窺見,後堂芳樹。綠遍長叢花事杳,忽見瓊葩豐度。
豔雪肌膚,蕊珠標格,消盡人間暑。還憂風日,曲屏羅幕遮護。
元代:
王惲
鐵輿動地來,獵火燼九縣。睢陽東南沖,江淮國所援。
蔽遮不使前,恢復可立見。二公明此機,死守誓不變。
鐵輿動地來,獵火燼九縣。睢陽東南沖,江淮國所援。
蔽遮不使前,恢複可立見。二公明此機,死守誓不變。
清代:
許傳霈
百卉俱飄息,叢桂出高岡。年年七八月,空際散天香。
有桂獨后發,若自甘退藏。繁枝零玉露,翠節霏輕霜。
百卉俱飄息,叢桂出高岡。年年七八月,空際散天香。
有桂獨後發,若自甘退藏。繁枝零玉露,翠節霏輕霜。
明代:
王澤
缺月耿初夕,荒寒野店開。松聲一枕落,茅屋萬山堆。
愁豈掃能去,春還遲不來。思親今夜夢,已近半程回。
缺月耿初夕,荒寒野店開。松聲一枕落,茅屋萬山堆。
愁豈掃能去,春還遲不來。思親今夜夢,已近半程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