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清宮三首·其三
華清宮三首·其三。唐代。崔櫓。 門橫金鎖悄無人,落日秋聲渭水濱。紅葉下山寒寂寂,濕云如夢雨如塵。
[唐代]:崔櫓
門橫金鎖悄無人,落日秋聲渭水濱。
紅葉下山寒寂寂,濕云如夢雨如塵。
門橫金鎖悄無人,落日秋聲渭水濱。
紅葉下山寒寂寂,濕雲如夢雨如塵。
譯文
門上橫鎖著金鎖靜悄悄的沒有人,在渭水之濱只有落日和秋聲。
山頭紅葉也飄落到山下,帶來了寂靜的寒意,含雨的云浮游天際,云端飄落的雨絲。又像灰塵一般四處隨風飄散。
注釋
華清宮,唐朝行宮,傳為唐玄宗與楊貴妃行樂處。
崔櫓:晚唐詩人。
水濱:靠近水的場所,岸邊。
起句點明空山宮殿,門戶閉鎖,悄然無人。以下三句,都就此生發,寫離宮荒涼寥落的景色。宮在渭水之濱,由于宮中悄然無人,故詩人經過,所見惟有落日,所聞惟有秋聲(指被秋風吹動的一切東西所發生的音響)。而山頭紅葉,也由于氣候的變冷,飄落到了山下,帶來了寂靜的寒意。“紅”與“落日”配色,“葉”與“秋聲”和聲。而夕陽西沉之后,卻又下起雨來。含雨的云浮游天際,象夢一般迷離,而云端飄落的雨絲,卻又象灰塵一般四處隨風飄散。繪聲繪色,極為逼真。
唐代·崔櫓的簡介
崔櫓,唐代詩人,進士,曾任棣州司馬。他善于撰寫雜文,詩作以絕句成就最高,今存詩十六首。他的詩作風格清麗,畫面鮮艷,托物言志,意境深遠。據阿袁(即陳忠遠)先生《唐詩故事 .謝詩差幸人原諒 ——崔櫓謝罪詩真是戒酒良方》記載,崔櫓由于自身經歷的緣故,后來還寫詩謝罪而戒酒了呢,這可真是令人不由不肅然起敬的事兒了。
...〔
? 崔櫓的詩(35篇) 〕
明代:
邊貢
書來休更問新銜,蹇命非才久自諳。游屐謾誇探虎窟,釣竿何用狎龍潭。
終知展季三宜黜,豈但嵇康七不堪。傳語故交虛北望,已看華發住江南。
書來休更問新銜,蹇命非才久自諳。遊屐謾誇探虎窟,釣竿何用狎龍潭。
終知展季三宜黜,豈但嵇康七不堪。傳語故交虛北望,已看華發住江南。
明代:
李攀龍
三河名郡郁如林,治行看君結主深。但使便宜長得請,守臣無意賜黃金。
三河名郡郁如林,治行看君結主深。但使便宜長得請,守臣無意賜黃金。
:
郊廟朝會歌辭
備成熙事,虛徐翠楹。神保聿歸,云車夙征。鑒我休德,神交惚恍。
留祉降祥,千秋是享。
備成熙事,虛徐翠楹。神保聿歸,雲車夙征。鑒我休德,神交惚恍。
留祉降祥,千秋是享。
元代:
陳基
早春相見又經秋,秋水迢迢阻泛舟。
每見玉山問消息,荔漿何日寄江樓?
早春相見又經秋,秋水迢迢阻泛舟。
每見玉山問消息,荔漿何日寄江樓?
宋代:
張玉娘
暮聲雜鳴葉,靈籟生郊墟。白霧脆楊柳,秋水翻芙蕖。
蟾蜍澹簾箔,機杼織寒虛。幾度思蘋藻,茫然愧鹿車。
暮聲雜鳴葉,靈籟生郊墟。白霧脆楊柳,秋水翻芙蕖。
蟾蜍澹簾箔,機杼織寒虛。幾度思蘋藻,茫然愧鹿車。
明代:
李攀龍
南冠君子系京華,秋色傷心廣柳車。此地由來多俠客,不知誰是魯朱家。
南冠君子系京華,秋色傷心廣柳車。此地由來多俠客,不知誰是魯朱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