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夜山居二首
秋夜山居二首。唐代。施肩吾。 幽居正想餐霞客,夜久月寒珠露滴。千年獨鶴兩三聲,飛下巖前一枝柏。去雁聲遙人語絕,誰家素機織新雪。秋山野客醉醒時,百尺老松銜半月。
[唐代]:施肩吾
幽居正想餐霞客,夜久月寒珠露滴。
千年獨鶴兩三聲,飛下巖前一枝柏。
去雁聲遙人語絕,誰家素機織新雪。
秋山野客醉醒時,百尺老松銜半月。
幽居正想餐霞客,夜久月寒珠露滴。
千年獨鶴兩三聲,飛下巖前一枝柏。
去雁聲遙人語絕,誰家素機織新雪。
秋山野客醉醒時,百尺老松銜半月。
譯文
隱居在山野想著那些餐霞的人,夜晚越來越長,冷月下露珠兒正在下滴。
這地方千年來只有孤獨的老鶴啼叫過三兩聲,一棵松柏從巖石上飛斜下來。
大雁的聲音漸響漸遠人聲也隨著消失,是哪家的紡織機織出了像新下的雪一樣的綢緞。
我這山野之人一醉醒來之時,百尺高的老松樹正銜著半輪明月。
注釋
幽居:隱居
絕:停止,罷了,稀少。
素:白色
機:紡織機。
野客:村野之人。多借指隱逸者。
銜:用嘴含,用嘴叼。
本詩是唐代詩人施肩吾所寫的七言詩。在詩中運用了“幽居”、“月寒”、“珠露”等詞渲染了居住地點的氣氛。用“千年獨鶴兩三聲”、“去雁聲遙人語絕”等句子說明孤寂和幽靜。而“誰家素機織新雪”是妙筆,寫景狀物意境深遠。
唐代·施肩吾的簡介
施肩吾(780-861),唐憲宗元和十五年(公元820年)進士,唐睦州分水縣桐峴鄉(賢德鄉)人,字希圣,號東齋,入道后稱棲真子。施肩吾是杭州地區第一位狀元(杭州孔子文化紀念館語),他集詩人、道學家、臺灣第一個民間開拓者于一身的歷史人物。
...〔
? 施肩吾的詩(201篇) 〕
明代:
沈周
秋滿籬根始見花,卻從冷淡遇繁華。西風門徑含香在,除卻陶家到我家。
秋滿籬根始見花,卻從冷淡遇繁華。西風門徑含香在,除卻陶家到我家。
明代:
李夢陽
天下軍儲盡海頭,材官郡國遍防秋。若道成功無造偽,豈應屠賈坐封侯。
天下軍儲盡海頭,材官郡國遍防秋。若道成功無造僞,豈應屠賈坐封侯。
宋代:
范純仁
碧落無云玉鑒飛,凈中毫發了能窺。光隨酒蟻斟銀榼,彩瑩歌人發瓠犀。
露重已從巾角墊,輪傾欲把斗杓攜。醉狂直好探蟾窟,安得陵空萬仞梯。
碧落無雲玉鑒飛,淨中毫發了能窺。光隨酒蟻斟銀榼,彩瑩歌人發瓠犀。
露重已從巾角墊,輪傾欲把鬥杓攜。醉狂直好探蟾窟,安得陵空萬仞梯。
:
劉摰
幽懷樂所遇,且任北山嘲。世事棋秤變,年光石火敲。
松筠陰自冷,蘿葛蔓相捎。草密蛇橫徑,檐低燕露巢。
幽懷樂所遇,且任北山嘲。世事棋秤變,年光石火敲。
松筠陰自冷,蘿葛蔓相捎。草密蛇橫徑,檐低燕露巢。
:
沈鍊
軒黃方好道,我本列仙才。每過蓬萊島,曾上凌云臺。
非無遠游意,自多塵世哀。眷風回玉管,夜月隱金罍。
軒黃方好道,我本列仙才。每過蓬萊島,曾上淩雲臺。
非無遠遊意,自多塵世哀。眷風回玉管,夜月隱金罍。
宋代:
顧逢
此山雖小眾山尊,半近吳城半近村。
一壑風煙龍窟宅,滿堂巾盔佛兒孫。
此山雖小衆山尊,半近吳城半近村。
一壑風煙龍窟宅,滿堂巾盔佛兒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