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吉昌橋
題吉昌橋。唐代。吳武陵。 一水長流出澗溪,眾山綿密與云齊。武陵橋上觀春色,自笑劉郎去路迷。
[唐代]:吳武陵
一水長流出澗溪,眾山綿密與云齊。武陵橋上觀春色,自笑劉郎去路迷。
一水長流出澗溪,衆(zhòng)山綿密與雲(yún)齊。武陵橋上觀春色,自笑劉郎去路迷。
唐代·吳武陵的簡介
吳武陵(?—835) 初名侃,信州人,一說貴溪人,一說上饒人。系吳面力之子。唐元和二年(807)舉進士,拜翰林學(xué)士。吳元濟叛,武陵遺詩曉之,元濟不悟。裴度東討,韓愈為司馬,武陵數(shù)因愈獻計,決賊必亡。太和初,為太學(xué)博士。后出為韶州刺史。以贓貶潘州司戶參軍,卒。武陵著有書一卷,《新唐書志》詩一卷,《全唐詩》并傳于世。
...〔
? 吳武陵的詩(3篇) 〕
清代:
申颋
昨夜山風(fēng)急,吹葉驚客館。晨起聞雨聲,未覺妨游覽。
荷笠出孤村,行行雨漸緩。山峰與云峰,出沒渾不辨。
昨夜山風(fēng)急,吹葉驚客館。晨起聞雨聲,未覺妨遊覽。
荷笠出孤村,行行雨漸緩。山峰與雲(yún)峰,出沒渾不辨。
宋代:
司馬光
四合連山繚繞青,三川滉漾素波明。
春風(fēng)不識興亡意,草色年年滿故城。
四合連山繚繞青,三川滉漾素波明。
春風(fēng)不識興亡意,草色年年滿故城。
宋代:
沈與求
骨寒宜伴列仙臞,欲喜依劉計未疏。自昔暗中人易記,到今名下士非虛。
欲從給事論奇字,擬向中郎得異書。愿借牙簽三萬軸,為公一一辨蟫魚。
骨寒宜伴列仙臞,欲喜依劉計未疏。自昔暗中人易記,到今名下士非虛。
欲從給事論奇字,擬向中郎得異書。願借牙簽三萬軸,為公一一辨蟫魚。
宋代:
蒲壽宬
結(jié)草為庵寄一枝,鐘魚聊復(fù)事清規(guī)。
野蔬入供無人識,古柏為香有佛知。
結(jié)草為庵寄一枝,鐘魚聊複事清規(guī)。
野蔬入供無人識,古柏為香有佛知。
:
問云
東風(fēng)錦幕,彩仗輪輝,報新翻傳帖。披紅石獸,長蔭里、頓染唐花香馥。
熏弦撥斷,做愁聽、誰哀空劫。待掃塵、深巷迷煙,冷落余霞霜發(fā)。
東風(fēng)錦幕,彩仗輪輝,報新翻傳帖。披紅石獸,長蔭裡、頓染唐花香馥。
熏弦撥斷,做愁聽、誰哀空劫。待掃塵、深巷迷煙,冷落餘霞霜發(fā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