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聽松山人梅花書屋圖為丕光作
題聽松山人梅花書屋圖為丕光作。清代。吳培源。 峭壁摩空如斧鑿,一道飛泉九天落。夜煙如霧隔人間,飄渺寒峰隱孤閣。鐵斡離奇千百樹,雪后霜前吐瓊萼。何人結屋此中居,應是謫仙耽寂寞。煮茶聲里夢初回,凍合階除聞唳鶴。山人下筆無點塵,墨痕盡化為煙云。花魂月影繪不得,意超象外傳其神。空山夜半清景絕,仙風吹人冷詩骨。掛君西圍之素壁,夜夜吟情托寒月。
[清代]:吳培源
峭壁摩空如斧鑿,一道飛泉九天落。夜煙如霧隔人間,飄渺寒峰隱孤閣。
鐵斡離奇千百樹,雪后霜前吐瓊萼。何人結屋此中居,應是謫仙耽寂寞。
煮茶聲里夢初回,凍合階除聞唳鶴。山人下筆無點塵,墨痕盡化為煙云。
花魂月影繪不得,意超象外傳其神??丈揭拱肭寰敖^,仙風吹人冷詩骨。
掛君西圍之素壁,夜夜吟情托寒月。
峭壁摩空如斧鑿,一道飛泉九天落。夜煙如霧隔人間,飄渺寒峰隱孤閣。
鐵斡離奇千百樹,雪後霜前吐瓊萼。何人結屋此中居,應是謫仙耽寂寞。
煮茶聲裡夢初回,凍合階除聞唳鶴。山人下筆無點塵,墨痕盡化為煙雲。
花魂月影繪不得,意超象外傳其神??丈揭拱肭寰敖^,仙風吹人冷詩骨。
掛君西圍之素壁,夜夜吟情托寒月。
唐代·吳培源的簡介
吳培源,(1688-1768)字岵瞻,號蒙泉,無錫人。早年曾為人幕府,乾隆二年(1737)丁巳科三甲賜同進士出身,授職上元縣學教諭。后被派浙江余姚縣令、遂安縣令,乾隆十七年(1752)告老還鄉。工詩詞,著有《會心草堂集》八卷。
...〔
? 吳培源的詩(2篇) 〕
唐代:
錢起
故向箕山訪許由,林泉物外自清幽。松上掛瓢枝幾變,
石間洗耳水空流。綠苔唯見遮三徑,青史空傳謝九州。
緬想古人增嘆惜,颯然云樹滿巖秋。
故向箕山訪許由,林泉物外自清幽。松上掛瓢枝幾變,
石間洗耳水空流。綠苔唯見遮三徑,青史空傳謝九州。
緬想古人增歎惜,颯然雲樹滿巖秋。
明代:
郭之奇
結繩時遠,眾口喁噞。載聲于腕,墨深管铦。陷文不顧,甘諛樂疢,諱疾忘砭。
誰能響邇,或恐揚燖。宜彼金人,銘背三緘。
結繩時遠,衆口喁噞。載聲于腕,墨深管铦。陷文不顧,甘諛樂疢,諱疾忘砭。
誰能響邇,或恐揚燖。宜彼金人,銘背三緘。
元代:
陳基
早春相見又經秋,秋水迢迢阻泛舟。
每見玉山問消息,荔漿何日寄江樓?
早春相見又經秋,秋水迢迢阻泛舟。
每見玉山問消息,荔漿何日寄江樓?
明代:
郭之奇
龍門通世好,虎剎獲新觀。會晤緣非偶,登臨足未艱。
層峰隨野眺,曲澗恣幽盤。風入陵通氣,日歸寺隱巒。
龍門通世好,虎剎獲新觀。會晤緣非偶,登臨足未艱。
層峰隨野眺,曲澗恣幽盤。風入陵通氣,日歸寺隱巒。
宋代:
呂陶
掛冠歸后愛林泉,擇地為亭欲看山。清畫絕無塵坌到,白云常與性情閒。
詩書教子雍容外,琴酒娛賓笑傲間。堂構不隳門有慶,綵衣終約錦衣還。
掛冠歸後愛林泉,擇地為亭欲看山。清畫絕無塵坌到,白雲常與性情閒。
詩書教子雍容外,琴酒娛賓笑傲間。堂構不隳門有慶,綵衣終約錦衣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