雜曲歌辭。古別離二首
雜曲歌辭。古別離二首。唐代。李端。 水國葉黃時,洞庭霜落夜。行舟聞商估,宿在楓林下。此地送君還,茫茫似夢間。后期知幾日,前路轉多山。巫峽通湘浦,迢迢隔云雨。天晴見海檣,月落聞津鼓。人老自多愁,水深難急流。清宵歌一曲,白首對汀洲。與君桂陽別,令君岳陽待。后事忽差池,前期日空在。木落雁嗷嗷,洞庭波浪高。遠山云似蓋,極浦樹如毫。朝發能幾里,暮來風又起。如何兩處愁,皆在孤舟里。昨夜天月明,長川寒且清。菊花開欲盡,薺菜拍來生。下江帆勢速,五兩遙相逐。欲問去時人,知投何處宿??樟钤硣[時,泣對湘潭竹。
[唐代]:李端
水國葉黃時,洞庭霜落夜。行舟聞商估,宿在楓林下。
此地送君還,茫茫似夢間。后期知幾日,前路轉多山。
巫峽通湘浦,迢迢隔云雨。天晴見海檣,月落聞津鼓。
人老自多愁,水深難急流。清宵歌一曲,白首對汀洲。
與君桂陽別,令君岳陽待。后事忽差池,前期日空在。
木落雁嗷嗷,洞庭波浪高。遠山云似蓋,極浦樹如毫。
朝發能幾里,暮來風又起。如何兩處愁,皆在孤舟里。
昨夜天月明,長川寒且清。菊花開欲盡,薺菜拍來生。
下江帆勢速,五兩遙相逐。欲問去時人,知投何處宿。
空令猿嘯時,泣對湘潭竹。
水國葉黃時,洞庭霜落夜。行舟聞商估,宿在楓林下。
此地送君還,茫茫似夢間。後期知幾日,前路轉多山。
巫峽通湘浦,迢迢隔雲雨。天晴見海檣,月落聞津鼓。
人老自多愁,水深難急流。清宵歌一曲,白首對汀洲。
與君桂陽別,令君嶽陽待。後事忽差池,前期日空在。
木落雁嗷嗷,洞庭波浪高。遠山雲似蓋,極浦樹如毫。
朝發能幾裡,暮來風又起。如何兩處愁,皆在孤舟裡。
昨夜天月明,長川寒且清。菊花開欲盡,薺菜拍來生。
下江帆勢速,五兩遙相逐。欲問去時人,知投何處宿。
空令猿嘯時,泣對湘潭竹。
唐代·李端的簡介
李端(約743-782?),字正已,趙州(今河北趙縣)人。少居廬山,師詩僧皎然。大歷五年進士。曾任秘書省校書郎、杭州司馬。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,自號衡岳幽人。今存《李端詩集》三卷。其詩多為應酬之作,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,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,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,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。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,在“十才子”中年輩較輕,但詩才卓越,是“才子中的才子”。他的名篇《聽箏》入選《唐詩三百首》。
...〔
? 李端的詩(218篇) 〕
明代:
于慎行
如何塵外侶,亦受世間名。佛果修無漏,官階號不更。
紫衣宮錦制,丹誥法音迎。為問酬恩地,朝朝梵誦聲。
如何塵外侶,亦受世間名。佛果修無漏,官階號不更。
紫衣宮錦制,丹誥法音迎。為問酬恩地,朝朝梵誦聲。
:
歐大任
夜久眾諠息,幽人月下吟。潮來疑澗響,家遠似山深。
送客煙中屨,期僧石上琴。何由共玄度,于此長禪心。
夜久衆諠息,幽人月下吟。潮來疑澗響,家遠似山深。
送客煙中屨,期僧石上琴。何由共玄度,于此長禪心。
宋代:
高似孫
依松屈曲疑無路,十里廿里香深沍。
殿臺平入蓬萊圖,人煙盡屬天臺賦。
依松屈曲疑無路,十裡廿裡香深沍。
殿臺平入蓬萊圖,人煙盡屬天臺賦。
唐代:
李涉
能使時平四十春,開元圣主得賢臣。
當時姚宋并燕許,盡是驪山從駕人。
能使時平四十春,開元聖主得賢臣。
當時姚宋并燕許,盡是驪山從駕人。
元代:
金涓
銀燭燒殘夢未回,舊家庭院已荒苔。玉簫聲杳人何處,惟有東風燕子來。
銀燭燒殘夢未回,舊家庭院已荒苔。玉簫聲杳人何處,惟有東風燕子來。
:
彭桂
更傳兒女意,盡解憶長安。索飯啼堪念,牽衣別自難。
兩人今旅次,八口在江干。此際愁何似,秋風暮更寒。
更傳兒女意,盡解憶長安。索飯啼堪念,牽衣別自難。
兩人今旅次,八口在江幹。此際愁何似,秋風暮更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