卓小仙草書歌
卓小仙草書歌。明代。唐順之。 莆守寄我卓仙書,北窗閑佇時玩展。吳人本慣見龍蛇,對此真形驚走轉。瑰譎東海黃公符,蒼古太廟姬王瑑。曲處素娥欹舞腰,勁來壯夫摐狼銧。藤纏老樹千尺掛,鷹攫寒厓百鳥愞。巳覺人間出章圣,卻訝空中墮云篆。古來草書誰擅場,酒旭僧素頗中選。漏痕釵股那足奇,脫帽露頂空漫衍。雖然奔放不可羈,筆墨蹊徑未盡遣。傳聞卓仙形貌異,蓬頭闊口足爪跣。胸中光怪秘不得,漏泄機緘在此卷。軒轅道士罵俗書,寫出靈文世不辨。卓仙作字不用手,唐生識字亦非眼。說到手眼兩忘處,作者識者俱一莞。幾時杖策入武夷,試問仙郎叩金簡。
[明代]:唐順之
莆守寄我卓仙書,北窗閑佇時玩展。吳人本慣見龍蛇,對此真形驚走轉。
瑰譎東海黃公符,蒼古太廟姬王瑑。曲處素娥欹舞腰,勁來壯夫摐狼銧。
藤纏老樹千尺掛,鷹攫寒厓百鳥愞。巳覺人間出章圣,卻訝空中墮云篆。
古來草書誰擅場,酒旭僧素頗中選。漏痕釵股那足奇,脫帽露頂空漫衍。
雖然奔放不可羈,筆墨蹊徑未盡遣。傳聞卓仙形貌異,蓬頭闊口足爪跣。
胸中光怪秘不得,漏泄機緘在此卷。軒轅道士罵俗書,寫出靈文世不辨。
卓仙作字不用手,唐生識字亦非眼。說到手眼兩忘處,作者識者俱一莞。
幾時杖策入武夷,試問仙郎叩金簡。
莆守寄我卓仙書,北窗閑佇時玩展。吳人本慣見龍蛇,對此真形驚走轉。
瑰譎東海黃公符,蒼古太廟姬王瑑。曲處素娥欹舞腰,勁來壯夫摐狼銧。
藤纏老樹千尺掛,鷹攫寒厓百鳥愞。巳覺人間出章聖,卻訝空中墮雲篆。
古來草書誰擅場,酒旭僧素頗中選。漏痕釵股那足奇,脫帽露頂空漫衍。
雖然奔放不可羈,筆墨蹊徑未盡遣。傳聞卓仙形貌異,蓬頭闊口足爪跣。
胸中光怪秘不得,漏洩機緘在此卷。軒轅道士罵俗書,寫出靈文世不辨。
卓仙作字不用手,唐生識字亦非眼。說到手眼兩忘處,作者識者俱一莞。
幾時杖策入武夷,試問仙郎叩金簡。
唐代·唐順之的簡介
唐順之(公元1507~1560)字應德,一字義修,號荊川。漢族,武進(今屬江蘇常州)人。明代儒學大師、軍事家、散文家,抗倭英雄。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(武進)城內青果巷易書堂官宦之家?! 〖尉赴四?1529)會試第一,官翰林編修,后調兵部主事。當時倭寇屢犯沿海,唐順之以兵部郎中督師浙江,曾親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。升右僉都御史,巡撫鳳陽,1560年四月丙申(初一)日(4月25日)至通州(今南通)去世。崇禎時追謚襄文。學者稱"荊川先生"。
...〔
? 唐順之的詩(371篇) 〕
:
黃公輔
去臘此時逐武岡,星沙今日又何忙。已舒暖意歸楊柳,猶覺寒風透客裳。
白發豈牽三尺綬,青山頻結九回腸。告休未得如初愿,一片鄉心度夕陽。
去臘此時逐武岡,星沙今日又何忙。已舒暖意歸楊柳,猶覺寒風透客裳。
白發豈牽三尺綬,青山頻結九回腸。告休未得如初願,一片鄉心度夕陽。
明代:
陸深
長江無六月,此語為誰傳。筠簟紗廚里,何人不可憐。
我家本在三江上,竹樹成行更森爽。畫閣含風蘸水開,仙槎到海隨潮長。
長江無六月,此語為誰傳。筠簟紗廚裡,何人不可憐。
我家本在三江上,竹樹成行更森爽。畫閣含風蘸水開,仙槎到海隨潮長。
明代:
王彥泓
掠鬢初齊側眼看,紅棉新拭鏡光寒。斜回雪頸些些見,貝齒畏痕恰惱歡。
掠鬢初齊側眼看,紅棉新拭鏡光寒。斜回雪頸些些見,貝齒畏痕恰惱歡。
:
黃侃
又是斜陽催客去。衰柳寒蕪,細認同來處。滿載秋情兼別緒。
無言自向天涯路。
又是斜陽催客去。衰柳寒蕪,細認同來處。滿載秋情兼別緒。
無言自向天涯路。
元代:
丁鶴年
東歸間道已浮杯,力疾遙迎日幾回。何處晚來成誤認,風簾竹影月窗梅。
東歸間道已浮杯,力疾遙迎日幾回。何處晚來成誤認,風簾竹影月窗梅。
明代:
陳龍
南浦蒹葭覆釣舟,草堂人去水空流。凄涼煙月滄洲晚,憔悴霜風玉樹秋。
身世百年同逆旅,功名兩字等浮漚。史臣異日書高潔,東漢嚴光是匹儔。
南浦蒹葭覆釣舟,草堂人去水空流。凄涼煙月滄洲晚,憔悴霜風玉樹秋。
身世百年同逆旅,功名兩字等浮漚。史臣異日書高潔,東漢嚴光是匹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