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陽臺(tái) 楚青丈屬題霓裳艷影并序
高陽臺(tái) 楚青丈屬題霓裳艷影并序。近代。陳方恪。 檀板金樽,綠楊池館,相逢身在他鄉(xiāng)。怨曲重招,人間未許商量。座中滿目新亭客,忍同拈、紅豆凄涼。更何如、側(cè)帽簪花,白首歡場。少年未抵千金諾,聽離鸞負(fù)了,舊日王昌。屈指繁華,嬌名羅綺難忘。多情已分天將老,嘆春風(fēng)、鬢影無雙。祗銷凝、劉郎寐莫,歸臥銀釭。
[近代]:陳方恪
檀板金樽,綠楊池館,相逢身在他鄉(xiāng)。怨曲重招,人間未許商量。
座中滿目新亭客,忍同拈、紅豆凄涼。更何如、側(cè)帽簪花,白首歡場。
少年未抵千金諾,聽離鸞負(fù)了,舊日王昌。屈指繁華,嬌名羅綺難忘。
多情已分天將老,嘆春風(fēng)、鬢影無雙。祗銷凝、劉郎寐莫,歸臥銀釭。
檀闆金樽,綠楊池館,相逢身在他鄉(xiāng)。怨曲重招,人間未許商量。
座中滿目新亭客,忍同拈、紅豆凄涼。更何如、側(cè)帽簪花,白首歡場。
少年未抵千金諾,聽離鸞負(fù)了,舊日王昌。屈指繁華,嬌名羅綺難忘。
多情已分天將老,歎春風(fēng)、鬢影無雙。祗銷凝、劉郎寐莫,歸臥銀釭。
唐代·陳方恪的簡介
陳方恪(1891—1966)字彥通,齋號(hào)屯云閣、浩翠樓、鸞陂草堂。江西義寧(今修水)人,陳三立第四子,陳寅恪弟,在家族中排行第七,故人又稱其為“陳家老七”、“彥老七”。光緒十七年(1891)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陳寶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內(nèi)。受家學(xué)影響,從小習(xí)詩詞文章,傳承散原老人文脈。師從陳銳、周大烈、王伯沆等名士,又得梁鼎芬、沈曾植、樊增祥、朱古微、鄭文焯、陳衍、鄭孝胥等詩詞名家點(diǎn)撥,詩名在其兄陳衡恪、陳隆恪、陳寅恪之上。陳方恪大半生風(fēng)流倜儻,名士氣派十足,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鎮(zhèn)稱為“金陵最后一個(gè)貴族”。
...〔
? 陳方恪的詩(135篇) 〕
:
弘歷
一雨如期盡滌炎,山中颯爽十分添。花香鳥語無邊樂,近景遐觀取次拈。
細(xì)霧常霏雙足底,輕云猶戀半峰尖。雄風(fēng)披處心誠快,已見千村足碾?。
一雨如期盡滌炎,山中颯爽十分添。花香鳥語無邊樂,近景遐觀取次拈。
細(xì)霧常霏雙足底,輕雲(yún)猶戀半峰尖。雄風(fēng)披處心誠快,已見千村足碾?。
:
劉崧
零亂黃金錯(cuò),參差碧玉筒。何似明月下,臨水聽秋風(fēng)。
零亂黃金錯(cuò),參差碧玉筒。何似明月下,臨水聽秋風(fēng)。
宋代:
陸游
行遍茫茫禹畫州,尋梅到處得閑游。
春前春後百回醉,江北江南千里愁。
行遍茫茫禹畫州,尋梅到處得閑遊。
春前春後百回醉,江北江南千裡愁。
宋代:
周紫芝
登臨思昔人,有意在山麓。舉首瞻孤云,悵懷思宰木。
云亦初何心,意乃自感觸。人生風(fēng)木念,此念何由足。
登臨思昔人,有意在山麓。舉首瞻孤雲(yún),悵懷思宰木。
雲(yún)亦初何心,意乃自感觸。人生風(fēng)木念,此念何由足。
宋代:
歐陽修
玉殿簽聲玉漏催,彩花金勝巧先裁。
宿云容與朝暉麗,共喜春隨曙色來。
玉殿簽聲玉漏催,彩花金勝巧先裁。
宿雲(yún)容與朝暉麗,共喜春隨曙色來。
清代:
張問陶
君至欣如我到家,剪燈絮絮問三巴。一年聚散悲身事,萬里庭闈感歲華。
何日鄉(xiāng)居隨父老,不堪旅食飽風(fēng)沙。近來苦憶鄉(xiāng)園樂,牛背斜眠嗅稻花。
君至欣如我到家,剪燈絮絮問三巴。一年聚散悲身事,萬裡庭闈感歲華。
何日鄉(xiāng)居隨父老,不堪旅食飽風(fēng)沙。近來苦憶鄉(xiāng)園樂,牛背斜眠嗅稻花。